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制附丸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方中以附子為君藥,溫陽救逆,但附子性熱,易於助火,故需配伍黃連以清熱解毒,制約附子的燥烈之性,防止其傷陰耗津。同時,黃連的苦寒之性,亦可抑制附子的升散之性,使其藥力更趨於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達到溫陽而不傷陰的治療目的。
黃連制附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寒熱並治: 方劑以黃連苦寒清熱解毒,附子辛熱回陽救逆,寒熱並用,相生相剋,達到寒熱平衡,適合寒邪入裡,陽氣虛衰,心陽不振,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患者。
- 溫陽補氣: 附子溫陽補氣,助黃連清熱解毒之功,使藥效更佳,並避免黃連寒性過重,傷及陽氣。
附子的使用需謹慎,應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制附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所載主治「氣虛膈塞吞酸」,意指中焦氣機虛弱,導致胸膈痞滿、胃氣上逆而泛吐酸水。其病機核心在於「虛寒夾熱」:
- 氣虛:陽氣不足,脾胃運化無力,升降失司,故見膈塞(胸脘堵悶)。
- 吞酸:胃中虛寒,濁陰不降,反夾浮熱上逆,形成酸水上泛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對配伍分析
薑製黃連(主藥,1兩)
- 苦寒降火:黃連善清胃中浮熱,燥濕瀉火,直接針對吞酸之熱象。
- 薑製減弊:生黃連大寒易傷中陽,以薑汁炮製後,緩其寒性,兼顧溫胃止嘔。
煨附子(佐藥,7分)
- 溫補氣陽:附子大熱,能溫補脾腎之陽,助運化以解氣虛膈塞。
- 引火歸元:其性下行,可斂浮熱,與黃連協同調和寒熱。
輔助製劑設計
- 神曲為丸:神曲健脾消食,助中焦運化,兼為賦形劑,避免藥物峻烈傷胃。
- 薑湯送服:增強溫中散寒、和胃降逆之效,貫穿整體治療思路。
方義推演
此方體現「寒熱並用、標本兼治」之法:
- 治標:黃連清熱制酸,直折上逆之火;附子溫陽化氣,暢通膈塞。
- 治本:附子補氣虛之根,黃連防溫燥助熱,二者相制相成,恢復中焦升降。
潛在應用邏輯
從藥量比例(黃連>附子)及炮製手法(薑製、煨用)可推測:
- 此證以「熱輕寒重」為主,故重用黃連清熱,輕予附子溫補,避免過燥。
- 煨附子減其辛烈,專於溫裡;薑製黃連兼顧止嘔,全方重心在於調和胃氣,非單純散寒或瀉火。
此方結構簡練,展現中醫「相反相成」配伍智慧,尤適虛寒體質夾雜局部鬱熱之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薑川連1兩,煨附子7分。
上為末,神曲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0丸,以淡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制附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薑川連1兩,煨附子7分。 主治:氣虛膈塞吞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