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六一湯

附子六一湯

FU ZI LIU Y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20%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12%
膽經 12%
腎經 8%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六一湯的組成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寒性,專治陽虛寒症。附子性熱,能溫陽補火,回陽救逆,適用於陽氣不足,寒邪凝滯的疾病。

六一散為治濕熱之劑,而附子能溫陽化寒,與六一散合用,可溫陽散寒,化濕止瀉,適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內蘊,導致的腹瀉、腰膝冷痛等症狀。

此外,附子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對於陽氣不足導致的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等症狀亦具療效。因此,附子在附子六一湯中起著溫陽散寒、化濕止瀉的重要作用。

附子六一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制伏附子的毒性,並平衡藥性

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的功效,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容易引起心煩、口渴、心悸等副作用。黃連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的功效,可以抑制附子的熱性,防止其毒性發作。

此外,黃連還可以協調附子的溫陽作用,使其溫而不燥,補而不滯,更能發揮藥效。因此,黃連在附子六一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能製毒,又能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子六一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丹溪心法》,主治「心痛,熱疼久不癒」。此處「心痛」指胃脘或心前區疼痛,病因多與熱邪鬱結、氣血不通有關。所謂「熱疼久不癒」,說明雖屬熱證,但病程較長,可能兼有寒熱錯雜或久病傷陽之象。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配伍

    • 附子(1錢):辛熱,具回陽救逆、散寒止痛之效。
    • 黃連(6錢):苦寒,長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2. 君臣佐使關係

    • 此方以黃連為君,量六倍於附子,主清熱瀉火,針對「熱疼」之本。
    • 附子為佐,取其性熱反佐黃連苦寒之性,防寒涼過度傷陽,兼能溫通止痛。
  3. 製法特點

    • 同浸炒製:附子與黃連同浸,後炒製去附,旨在取附子辛熱之性入黃連,緩和純寒之弊。煎服時僅用黃連,既保留清熱之力,又藉附子的溫性制約其寒。

三、治療原理

  1. 寒熱並調
    • 熱痛久不癒可能暗含陽氣受損,單用黃連恐寒凝加劇疼痛。附子少量反佐,助陽氣流通,避免冰伏邪熱。
  2. 引經與增效
    • 附子走而不守,引黃連深入經絡清熱;炒製後去附,則側重黃連清瀉力,附子之性已融於藥性中。
  3. 久病治則
    • 久病易寒熱夾雜,此方透過藥性互動,既清鬱熱,又防傷正,契合「熱疼久不癒」之病機。

四、總結
附子六一湯以黃連為主清熱,附子為輔調節藥性,體現「去性存用」的配伍智慧,尤其適用於熱鬱日久、兼有潛在寒凝或陽氣不暢之證。其製法更強化了寒熱並治的靈活性,為古代處理複雜疼痛的典型方例。

傳統服藥法


附子1錢,黃連6錢。
上藥同浸,炒,去附,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六一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十一。 組成:附子1錢,黃連6錢。 主治:心痛,熱疼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