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氏膏

卓氏膏

ZHUO SHI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卓氏膏中加入附子,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脾經,可溫補心陽,回陽救逆,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凝滯所致的諸多症狀,如肢冷畏寒、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皆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此外,附子還能溫脾散寒,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進而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在卓氏膏中加入附子,可起到溫陽散寒、補益脾腎、提升免疫力的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卓氏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病證

  1. 折腕:指手腕關節挫傷或脫臼,屬筋骨損傷範疇。此膏外敷可舒筋活絡、止痛消腫。
  2. 卒中風,口噤:即中風後牙關緊閉、言語不利,屬風邪閉阻經絡。外用可祛風開竅。
  3. 頸項強:頸部僵直不舒,多因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瘀滯所致。此膏能溫通散寒、緩解拘急。

功效:綜合主治所述,卓氏膏具 溫經散寒、祛風通絡、活血止痛 之效,主治風寒濕邪或外傷所致之筋骨拘攣、經絡閉阻。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核心藥物

  • 大附子(生用)
    • 性味辛甘大熱,有毒,生用峻烈,善逐風寒濕邪。
    • 《本草綱目》載其「通關節,利九竅,治風寒濕痹、癱瘓」,尤其生附子穿透力強,外用可直達筋骨,散寒止痛。
    • 現代研究表明,附子含烏頭類生物鹼,具抗炎、鎮痛及局部麻醉作用。

輔助配伍

  1. 苦酒(醋)漬製
    • 醋性酸收,能緩解附子毒性,並增強其活血軟堅之效。
    • 《傷寒論》常用醋製藥以引藥入肝經,助疏泄筋骨瘀滯。
  2. 脂膏(動物油脂)為基質
    • 油脂黏滯,能延緩藥物釋放,促進附子的溫透作用。
    • 古方多以脂膏保護皮膚,避免生附子刺激。

煎製法(三上三下)

  • 反覆煎煉可降低附子毒性,保留其溫通藥性,使膏劑温和且藥力持久。

邏輯推論:方劑作用機理

  1. 溫通經脈
    • 生附子大熱,能驅散風寒濕邪,暢通氣血,改善中風後口噤、項強之經絡閉塞。
  2. 化瘀止痛
    • 醋製增強活血之效,配合脂膏的滲透力,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緩解折腕瘀腫。
  3. 外治引經
    • 外用避開附子內服之毒,透過皮膚吸收直達病所,針對肢體筋骨病變發揮靶向療效。

結語

卓氏膏以生附子為君,峻藥緩用,結合醋製與脂膏調和,體現中醫「外治內效」思想,針對寒凝血瘀、風邪襲絡之證,透過溫通之力解其拘急。其組方簡練,突出附子外用之特色,契合古代醫家對急症外治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4枚(生用,去皮)。
上切。
苦酒漬3宿,以脂膏1斤煎之。三上三下,膏成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脖子頸項酸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

相同名稱方劑


卓氏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九引《深師方》。 組成:大附子4枚(生用,去皮)。 主治:折腕及卒中風,口噤,頸項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