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門冬人參湯
MAI MEN DONG REN C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麥門冬人參湯中包含麥門冬,乃因其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可養陰生津,潤肺止咳,並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
人參性溫補氣,而麥門冬性寒滋陰,二者相配,寒熱相濟,陰陽調和,相輔相成,可達到滋陰生津,益氣補虛之效,適用於陰虛肺燥,心煩失眠,口渴咽乾等症。
麥門冬人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陰,相輔相成:麥門冬性寒,滋陰潤肺,但其單味藥性偏於清熱,易傷陽氣。人參性溫,補氣益陰,與麥門冬相配,可緩解麥門冬的寒性,並補充人體元氣,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
- 增強功效,治療更佳:人參具有補脾益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與麥門冬配伍,可增強其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清熱解渴的作用,更能有效治療津液不足、氣陰兩虛所致的口渴、乾咳、心悸、失眠等症狀。
麥門冬人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麥門冬性寒,人參性溫,甘草性甘平,能緩和麥門冬的寒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 增強補益: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之效,能增強人參補氣益血的功效,使補益作用更強。此外,甘草還能調和人參的燥性,防止燥熱之氣傷陰。
在中藥方劑「麥門冬人參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利用天花粉清熱瀉火、解毒的功效。天花粉能夠清熱瀉火、解毒,對於治療熱毒內盛所致的熱病、膿腫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導致的疾病。
麥門冬人參湯中加入生地黃,乃取其滋陰涼血之效,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以達治療目的。
麥門冬甘寒,養陰潤肺,人參甘溫,益氣生津,二者合用,可滋陰益氣,生津止渴。然而,若患者陰虛火旺,單用麥門冬人參湯恐難以奏效。生地黃甘寒,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加入其中,可助麥門冬人參湯清熱瀉火,滋陰降燥,使藥效更為顯著。此外,生地黃可輔助麥門冬養陰生津,潤燥止渴,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麥門冬人參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産後虛渴引飲」,即產後因氣血耗傷、陰液不足所致的虛性口渴,表現為頻繁想喝水但飲不解渴,伴隨體虛、口乾舌燥等症。產後失血多易致陰虧,津液不布,故需養陰生津、補氣潤燥以止渴。
二、組成藥材與方義解析
麥門冬(去心,焙)
- 性味甘寒,歸肺、胃、心經,功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針對產後陰虛內熱、口乾舌燥之症,為方中君藥。
- 焙製後減其寒性,兼顧產後體虛不受寒涼的特性。
人參
- 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與麥門冬配伍,氣陰雙補,既能補產後氣虛,又能助津液化生。
炙甘草
- 甘平和中,益氣補脾,調和諸藥。其「緩急」特性可舒緩陰虧所致之虛熱煩渴。
栝樓根(天花粉)
- 清熱生津,專治津傷口渴。與麥門冬協同增強養陰止渴之效,尤擅解熱病或虛熱津傷之渴。
生乾地黃(焙)
- 滋陰涼血,補腎水以制虛火。產後陰血不足易生內熱,生地黃可清熱養陰,從根本調理陰虛燥渴。
王瓜根
- 古用於清熱生津、散瘀通經,具涼潤之性,輔助栝樓根與麥門冬加強止渴功效,兼顧產後可能的瘀滯問題。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益氣養陰」為核心,結合「清熱生津」之法,適用於氣陰兩虛夾雜內熱的產後虛渴證候:
- 氣陰雙補:人參補氣,麥門冬、生地黃滋陰,共奏氣足津生之效。
- 生津止渴:栝樓根、王瓜根直接清潤燥熱,緩解口渴症狀。
- 兼顧產後病機:產後多虛夾瘀,王瓜根兼能散瘀,炙甘草調和脾胃,助藥力吸收。
全方寒溫平調,標本兼治,既補虛損之本,又解燥渴之標,體現中醫「補瀉兼施」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麥門冬(去心,焙)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栝樓根1兩,生乾地黃(焙)1兩,王瓜根1兩。
上為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適合產後虛熱、津液不足、口渴引飲者服用。但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麥門冬人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組成:麥門冬(去心,焙)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栝樓根1兩,生乾地黃(焙)1兩,王瓜根1兩。 主治:産後虛渴引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