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連人參湯

倉連人參湯

CANG LIAN REN C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22%
大腸經 15%
胃經 15%
肝經 8%
膽經 8%
肺經 7%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倉連人參湯」中包含「黃連」的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治療因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

其二,人參性溫補,可益氣補脾、生津止渴,但若單用人參,易出現上火等症狀。而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與人參的溫補作用相輔相成,起到寒熱平衡、溫和補益的效果。

因此,黃連在「倉連人參湯」中起到平衡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在中藥方劑「倉連人參湯」中加入陳倉米,主要是利用陳倉米健脾和胃、利濕的功效。陳倉米能夠健脾和胃、利濕,對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脾虛濕盛導致的相關症狀。

倉連人參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益血:人參為補氣藥,能補元氣,益精血,扶正固本,對於倉連湯所治療的虛損脾胃、氣血虧虛等病症,可以起到很好的補益作用。
  2. 緩解毒性:倉連湯中含有有一定毒性的藥物,如蒼朮、黃連等,而人參能緩解這些藥物的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因此,人參的加入不僅可以補益氣血,更能降低倉連湯的毒性,使藥物更適合虛弱患者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倉連人參湯方劑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痢疾」,古代醫家所指痢疾多為濕熱或虛實夾雜所致,症見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膿血等。方中黃連清熱燥濕,陳倉米健脾和胃,人參益氣扶正,三者協同,既能清熱解毒以祛邪,又可補益脾胃以固本,適用於濕熱痢疾兼有氣虛者。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黃連(7錢):苦寒沉降,為方中君藥,長於清泄腸胃濕熱,解毒止痢。明代《本草綱目》載其「治痢疾腹痛」,現代藥理亦證實其抗菌消炎作用,對痢疾桿菌等腸道病原體有抑制作用。
    • 陳倉米(3錢):即貯存多年的粳米,性味甘淡平,歸脾胃經。其陳久者,《本草備要》謂其「調胃止瀉」,「去溼熱」,能緩和黃連苦寒之性,護胃氣,防泄瀉過度傷正。
    • 人參(5錢):甘溫補氣,針對久痢或濕熱耗傷正氣之證,益脾氣以助運化,扶正以祛邪。清代《醫方集解》強調治痢需「顧護元氣」,人參與黃連配伍,體現「攻補兼施」之法。
  3. 配伍特點與可能功效推論

    • 清熱與補氣並行:黃連清熱解毒治標,人參補氣固本,陳倉米調和中焦,三方共濟,避免苦寒傷胃或補滯助邪之弊。
    • 標本兼顧:此方適用於濕熱未清而氣已虛者,可能緩解下痢赤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其組方邏輯與仲景「白頭翁湯」清熱為主、或「真人養臟湯」補澀為主不同,體現對「虛實夾雜」痢疾的靈活辨治。

總結:此方以黃連為清熱核心,佐陳倉米護胃,人參扶正,形成「清中寓補」之結構,符合中醫治痢「通因通用」與「虛則補之」的綜合策略。

傳統服藥法


黃連7錢,陳倉米3錢,人參5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倉連人參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下。 組成:黃連7錢,陳倉米3錢,人參5錢。 主治: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