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功敵暑丸
YI GONG DI S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一七引《仁存方》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胃經 20%
脾經 20%
心經 20%
肝經 10%
膽經 10%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異功敵暑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暑熱易傷津液,黃連可清熱生津,緩解暑邪侵襲人體所帶來的諸多不適。
- 瀉火除煩: 暑熱易使人心煩意亂,黃連能瀉心火、除煩躁,使人神志安定,精神舒暢。此外,黃連還可治療暑熱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黃連在異功敵暑丸中起著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暑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異功敵暑丸中使用陳倉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增強抵抗力: 陳倉米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功效。暑熱易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而陳倉米能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抵禦暑熱侵襲。
- 清熱解暑,止瀉止痢: 陳倉米具有清熱解暑、止瀉止痢的功效。暑熱容易引起脾胃濕熱,導致腹瀉、痢疾等症狀,而陳倉米能清熱利濕,改善腸胃功能,緩解暑熱引起的腸胃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異功敵暑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伏暑或吐或瀉」,針對暑熱之邪內伏腸胃,引發上吐下瀉之症。夏季濕熱交蒸,易傷脾胃,導致氣機逆亂,清濁不分。其以「異功」為名,或取其調和脾胃、復運化之能的特殊功效;「敵暑」則直指清解暑邪、化濕止瀉之效。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
黃連(一斤,淨)
- 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為清熱燥濕要藥。《本草綱目》謂其能「治熱毒痞滿,時氣嘔逆」。本方重用黃連,旨在直折暑熱之邪,清瀉腸胃濕熱,尤擅治濕熱壅滯之吐瀉,其苦寒之性兼有燥濕止痢之效。
陳倉米(二升,水拌濕後蒸熟)
- 陳倉米即存放多年之粳米,味甘淡性平,具健脾和胃、除煩止渴之功。《證類本草》載其「益氣除濕,調胃止瀉」。經「罨飯法」(蒸燜)炮製後,更增其溫和補益之性,可緩黃連苦寒傷胃,兼能固護中焦,調理吐瀉後衰弱的脾胃功能。
配伍邏輯與方義解析
- 清熱與補脾並行:黃連清熱燥濕以治標,陳倉米健脾益氣以顧本,一瀉一補,共成「清暑不傷正,止瀉不滯邪」之局。
- 炮製增效:陳倉米經蒸熟曬乾,既保留健脾之性,又加強吸附濕濁的能力,助黃連分利濕熱。其製丸後以「飯湯送下」,更藉穀氣引藥入脾胃,順應「吐瀉後需調補」的生理特點。
- 劑型設計:水丸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量少次頻,適合吐瀉後胃氣虛弱之體,避免一次性大量服藥加重負擔。
總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黃連為君,清解暑熱濕毒;陳倉米為佐,健脾和中。二者相配,既針對暑濕邪氣之標,又調理脾胃功能之本,體現「祛邪扶正並舉」的治法,尤其適用於伏暑傷脾、升降失常之吐瀉證。
傳統服藥法
黃連1斤(淨),陳倉米2升(水1碗拌濕)。
上於鍋內如罨飯法,米熟為度,曬乾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飯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異功敵暑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仁存方》。 組成:黃連1斤(淨),陳倉米2升(水1碗拌濕)。 主治:伏暑或吐或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