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連開噤散

參連開噤散

CAN LIAN KAI J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胃經 13%
肝經 13%
大腸經 6%
膽經 6%
肺經 6%
腎經 6%
膀胱經 6%
心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連開噤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補氣養血、增強免疫和提高身體抵抗力的功效。該方劑的主要功能在於治療由於氣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精神不振等。人參的有效成分能夠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鞏固整體健康。

此外,人參還能夠增強藥效,協同其他成藥增強其療效。例如,中藥方劑中的其他成分可能有助於調理脾胃或清熱解毒,但若無人參的補氣作用,可能難以達到最佳效果。總體來說,人參的加入不僅能提升方劑的療效,還能增強患者的體質,從而促進康復。

參連開噤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開竅: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開竅之功。對於熱毒壅閉,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疏通經絡,恢復神志。
  2. 制約參苓,防止滋膩: 參連開噤散中含有參苓等滋補藥物,容易導致脾胃濕濁,加重病症。黃連苦寒,可制約參苓的滋膩之性,避免藥性過於溫燥,使藥物功效更加平衡,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參連開噤散方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心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的功效。方中加入蓮子,可協同其他藥材,如參、連等,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緩解患者因熱邪入心、神志不清所致的煩躁不安、神昏譫語等症狀。
  2. 健脾止瀉: 蓮子亦具健脾止瀉之功,可補益脾胃,緩解因熱邪傷脾所致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有助於患者恢復正常飲食,提高抵抗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連開噤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病證
本方專治「噤口痢」,即痢疾患者因火毒熾盛,上衝於胃,導致無法進食(噤口),伴隨以下症狀:

  • 脈大身熱:反映內熱熾盛,正邪交爭劇烈。
  • 不能飲食:火毒擾胃,胃氣上逆,拒絶受納。
  • 舌赤唇紅,喜飲冷:均為內熱傷陰之象,提示熱毒壅滯、津液受灼。

此證關鍵在於「火毒衝胃」,需清熱解毒、降逆開噤,同時顧護胃氣,以防正氣衰敗。


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1. 人參

  • 作用:大補元氣,健脾益胃。
  • 方義:噤口痢患者因邪熱熾盛且胃氣受損,虛實夾雜。人參既能固護正氣,防止胃氣衰敗,又能助脾胃恢復受納之能。

2. 川連(薑炒)

  • 作用: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薑汁炒製可減其寒性,兼能止嘔。
  • 方義:直折火毒,清解腸胃濕熱,為治痢要藥。薑製後更適合胃氣上逆之證,避免過寒傷胃。

3. 蓮子肉

  • 作用:甘平,健脾止瀉,清心除煩。
  • 方義:輔助黃連清心火(舌赤、唇紅與心火相關),兼能健脾固腸,止痢補虛。

治療原理綜論

  • 清熱解毒:以黃連為君,瀉火毒、除濕熱,從根本上解除痢疾之病因。
  • 降逆開噤:黃連薑製後增強止嘔之效,人參提振胃氣,雙向調節胃腑功能,解除「噤口」之危。
  • 扶正祛邪:人參、蓮子肉補益脾氣,既防黃連苦寒傷正,又能加速脾胃功能恢復,促進藥食吸收。
  • 協同增效:三藥合用,清而不伐、補而不滯,針對「火毒衝胃」之病機標本兼治。

總結:此方以清熱為主,補虛為輔,結構簡潔而切中病機,展現中醫「祛邪不傷正」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人參、川連(薑炒)、蓮子肉各等分。
上為細末。
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參連開噤散, 出處:《金鑑》卷五十三。 組成:人參、川連(薑炒)、蓮子肉各等分。 主治:噤口痢。火毒衝胃,脈大身熱,不能飲食,舌赤唇紅,惟喜飲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