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蓮湯
CAN LI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蒿崖尊生》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7.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20%
腎經 12%
胃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12%
肺經 8%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蓮湯中加入蓮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心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的功效。參蓮湯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蓮子能有效安撫心神,改善睡眠品質。
- 健脾益腎: 蓮子也具備健脾益腎的功效,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消化功能,同時滋補腎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參蓮湯中常加入人參補氣,蓮子則能輔助人參健脾益腎,達到整體的療效。
參蓮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本、益氣生津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作用。
參蓮湯通常用於氣虛津虧、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食少乏力等症狀。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改善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心悸氣短等症狀,而其生津作用則能滋養津液,緩解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津液不足的表現。因此,人參在參蓮湯中發揮著重要的補益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蓮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參蓮湯主治「噤口痢」,此症屬痢疾重症,特徵為患者嘔吐不食、下痢赤白,甚至水米難進,因濕熱疫毒蘊結腸胃,上逆犯胃,導致胃氣壅閉,脾胃虛極。古代醫家認為,此病機關鍵在於「正虛邪滯」——脾胃氣虛無力運化濕毒,而邪熱又內迫腸道。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人參(五分)
- 補氣固脫:人參大補元氣,挽救脾胃虛衰之氣,尤其針對噤口痢久病氣耗、胃氣垂絕之危象。其性甘溫,能提振中焦陽氣,助脾胃受納運化,打破「不食」僵局。
- 安神益智:痢疾傷津耗氣,常伴神昏煩躁,人參可養心安神,輔助穩定精神狀態。
蓮子(五錢,去心皮)
- 健脾澀腸:蓮子甘平,主入脾腎,既能健脾止瀉,又可固澀大腸,針對下痢無度、滑脫不禁之象,與人參合用「補斂並行」。
- 清心除煩:蓮子去心皮後減其苦寒,保留輕清之性,能緩解濕熱上擾之心煩噦逆,輔助人參開胃止嘔。
- 厚腸胃:古籍載蓮子能「厚腸胃」,修復痢疾造成的腸道黏膜損傷。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本方以「補虛為主,固澀為輔」:
- 重蓮子輕人參:蓮子用量十倍於人參,因噤口痢雖虛,但濕熱未清時不宜峻補,蓮子先固護腸胃,防氣隨利脫;人參少量「輕補」,避免壅滯邪氣。
- 補瀉平衡:蓮子既健脾又收澀,人參補氣不助火,二者相配「補而不滯,澀而不戀邪」,契合噤口痢虛中夾濕熱的病機。
中醫理論依據
- 「胃為倉廩之官」,噤口痢胃氣衰敗,故以人參「醒胃」;「大腸為傳導之府」,蓮子止瀉以復其職。
- 符合《內經》「急則治標」原則:先止嘔禁食、下痢之標急,再圖後續調理。
此方簡潔而直指病本,體現古人對「虛實夾雜」證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蓮子(去心皮)5錢,人參5分。
水煎,溫服。二服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參蓮湯, 出處:《蒿崖尊生》卷九。 組成:蓮子(去心皮)5錢,人參5分。 主治:噤口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