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參丸
ZAO C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綱目拾遺》卷七引《醒園錄》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棗參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棗參丸旨在補氣養血,而人參的補氣功效為其核心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氣血循環,有助於恢復元氣。
二、 調和藥性: 棗參丸中其他藥材如酸棗仁、茯苓等,性偏涼,而人參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更適合於氣虛血虛、心脾兩虛等症狀患者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棗參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棗參丸以「補氣」為核心功效,主要針對氣虛證候。
- 大南棗:
- 《本草綱目》載其「甘溫,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能健脾益氣,兼顧陰血濡養。
- 蒸軟後去皮核,減其滋膩,更利中焦運化。
- 人參:
-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補五臟、安精神」,為大補元氣要藥,尤擅提振脾肺之氣。
二者相合,形成「甘溫培土、氣血同調」的補益結構,適用於勞倦、久病後的氣虛乏力或脾弱食少之證。
-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補五臟、安精神」,為大補元氣要藥,尤擅提振脾肺之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藥對協同:
- 人參峻補元氣,但性偏燥,單用恐耗陰津;大棗甘緩滋潤,能制人參之燥,並輔助補脾生血。
- 二藥一剛一柔,人參主「氣」之速效,大棗主「陰」之緩養,暗合「陽生陰長」之理。
- 製法考究:
- 飯鍋蒸製借穀氣培補中土,強化健脾之效。
- 搗丸如彈子大,方便含服或化服,使藥力漸釋,適合氣虛需長期調理者。
- 病機對應:
- 氣虛日久常兼血弱,棗參丸通過補氣生血(人參助氣化、大棗供營血),對氣血兩虛輕證有防治作用。
- 若氣虛兼見陰虧燥熱(如口乾舌紅),則非其所宜,因此方偏甘溫,需辨證加減。
三、潛在應用延伸
從組成推論,此方可能延伸用於:
- 心脾兩虛:大棗安神、人參益心氣,可改善氣短心悸。
- 產後或術後調養:對氣血虧虛的體力恢復有輔助作用。
然須注意,古代補氣方多針對「虛無邪滯」之體,若兼濕濁、積滯者,需配伍化濕消導之品。
傳統服藥法
大南棗10枚(蒸軟,去皮核),人參1錢。
布包,藏飯鍋內,蒸爛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收貯。
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棗參丸, 出處:《綱目拾遺》卷七引《醒園錄》。 組成:大南棗10枚(蒸軟,去皮核),人參1錢。 主治:補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