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鼻去紅方

搽鼻去紅方

CHA BI QU HONG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肝經 18%
肺經 16%
大腸經 15%
心經 12%
脾經 12%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入肺經。其收斂止血,燥濕止癢之效,為搽鼻去紅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1. 收斂止血:鼻腔充血發紅,往往伴隨血管擴張,白礬能收縮血管,減輕充血,達到止血去紅之效。
  2. 燥濕止癢:鼻腔乾燥,易引起瘙癢,白礬具有燥濕止癢之功,可舒緩鼻腔不適,減輕紅腫。

此外,白礬亦能清熱解毒,輔助改善鼻腔炎症,因此被廣泛應用於鼻炎等病症的治療。然而,白礬性寒,使用時應謹慎,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免造成副作用。

搽鼻去紅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鼻腔紅腫多因熱毒蘊積所致,杏仁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有助於緩解鼻腔紅腫。

2. 潤燥滑腸: 杏仁富含脂肪油,可潤燥滑腸,有助於改善因燥熱引起的鼻腔乾燥、鼻出血等症狀。此外,杏仁亦能潤肺止咳,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緩解鼻腔炎症。

搽鼻去紅方中包含水銀,主要是因為水銀在傳統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水銀在古代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藥材,其具備的特殊性質使其能夠有效地治療各種皮膚病和炎症反應。這種藥方多用於緩解鼻部紅腫、過敏和發炎等症狀。

然而,使用水銀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水銀是一種重金屬,長期接觸或攝入可能對人體造成毒性影響,包括損害腎臟、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等。因此,儘管古代醫學對水銀的應用有其歷史背景和療效,但在現代醫學中,對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謹慎評估,且一定要遵循醫師的指導。隨著科學的進步,許多傳統療法逐漸被更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所取代。

中藥方劑「搽鼻去紅方」中包含「輕粉」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消炎止癢: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對於鼻部紅腫、瘙癢等症狀,輕粉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緩解不適。
  2. 收斂生肌: 輕粉還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鼻部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鼻部因過敏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傷,輕粉能有效地幫助修復。

然而,輕粉屬於重金屬,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搽鼻去紅方」中加入大風子,主要是利用其消炎止癢的功效。大風子味辛性溫,具有殺蟲止癢、消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鼻部因炎症、過敏等引起的紅腫、瘙癢等症狀。

另外,大風子亦有通竅的功效,能幫助暢通鼻腔,改善因鼻塞引起的呼吸不暢。因此,在「搽鼻去紅方」中加入大風子,能綜合改善鼻部紅腫、瘙癢、鼻塞等症狀,達到有效治療的效果。

中藥方劑「搽鼻去紅方」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固澀、補益肺氣的特性。

五味子性酸、甘,味甘酸,入肺、腎經,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收斂鼻黏膜,減少充血,改善鼻腔紅腫的症狀。同時,五味子也能補益肺氣,提升人體抵抗力,預防鼻腔炎症反覆發作。

此外,五味子還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助於改善鼻腔周圍的皮膚狀態,減少紅腫現象。因此,在「搽鼻去紅方」中加入五味子,能有效改善鼻腔紅腫,並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劑「搽鼻去紅方」中包含「胡桃仁」,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收斂止癢: 胡桃仁性味甘平,入肺經,具有收斂止癢之效。對於鼻部因風寒、濕熱等因素導致的紅腫、瘙癢,胡桃仁能起到收斂血管、減少炎症反應的作用,緩解鼻部不適。

二、潤燥生津: 胡桃仁富含油脂,具有潤燥生津的功效,能改善因乾燥引起的鼻腔黏膜乾燥、出血等問題。對於鼻部因乾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紅腫,胡桃仁能提供潤滑作用,保護鼻部黏膜,減輕炎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搽鼻去紅方」,明確針對「肺風鼻紅」病症。傳統中醫認為,「肺風」與肺經風熱或風燥相關,可能表現為鼻部皮膚潮紅、丘疹、膿皰或毛細血管擴張(類似現代「酒渣鼻」或「玫瑰痤瘡」)。「鼻紅」則是局部氣血壅滯或熱毒上攻的外顯症狀,與肺開竅於鼻的理論相應。本方以外用「搽」法直接作用患處,旨在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收斂活血,以改善鼻部紅腫。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與腐蝕去腐

  • 白礬:性酸澀寒,外用能燥濕止癢、收斂止血,分解鼻部過度分泌或炎性滲出。
  • 水銀(現已禁用):古方用其攻毒殺蟲,針對「肺風」可能伴隨的寄生蟲或深層熱毒(如蟎蟲感染)。
  • 輕粉(氯化亞汞):具強力攻毒祛腐之效,與水銀協同抑制皮膚微生物,但現代已知其毒性。

2. 潤燥與軟堅散結

  • 杏仁:富含油脂,可滋潤燥熱皮膚,同時苦杏仁苷有輕微殺菌作用。
  • 核桃:油脂潤澤,緩解其他藥物燥烈之性,保護皮膚屏障。
  • 大楓子:辛熱有毒,古方用其殺蟲攻毒,針對頑固性皮膚病(如麻風、癬),推測此處用於深層炎性結節。

3. 收斂固色與活血化瘀

  • 京墨(松煙墨):性涼,能止血散瘀,或用以掩蓋紅斑,符合古代「以黑制紅」的五行思路。
  • 五味子:酸收之性,斂肺氣而減輕血熱上湧,輔助緩解鼻部潮紅。
  • 白楊(疑為白楊皮或白楊花):古籍載其清熱解毒,可能用於抑制局部炎症。

4. 賦形與透皮吸收

  • 雞子清(蛋清):作為調和劑,具清涼收斂特性,幫助藥物附著並緩釋藥效。

整體治療邏輯

此方以「攻毒祛腐」為主軸,結合「潤燥收斂」,構成「清—攻—斂」三層作用:

  1. 清熱:白礬、京墨、五味子清理肺經風熱。
  2. 攻毒:水銀、輕粉、大楓子直擊深層熱毒或寄生蟲(古稱「蟲蝕」)。
  3. 潤斂:杏仁、核桃、蛋清調和峻藥刺激性,保護皮膚免於過度乾裂。

推測其適用於「肺風鼻紅」的熱毒夾瘀型,症見鼻部紅腫硬結、膿皰久不褪者。然需注意,古方中水銀、輕粉等劇毒成分現代已禁用,實務應以安全藥材替代。

傳統服藥法


白礬1錢,杏仁49個,水銀1錢,輕粉7分,白楊7個,大楓子49個,京墨1錢,五味子49個,核桃7個。
上共為末。
雞子清調搽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搽鼻去紅方,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白礬1錢,杏仁49個,水銀1錢,輕粉7分,白楊7個,大楓子49個,京墨1錢,五味子49個,核桃7個。 主治:肺風鼻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