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瘡一掃光

諸瘡一掃光

ZHU CHUANG YI SAO GU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4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6%
脾經 25%
肝經 22%
心經 7%
肺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諸瘡一掃光」方劑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殺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燥濕殺蟲、止癢之效。對於由蟲獸、濕熱所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陰癢等,蛇牀子能有效消滅病原,解除皮膚瘙癢。
  2. 祛風解毒: 蛇牀子還能祛風解毒,對於一些因風熱、濕熱所致的瘡瘍,如癰疽、疔瘡等,蛇牀子能清熱解毒,促進瘡瘍消散,起到治療作用。

因此,「諸瘡一掃光」方劑中加入蛇牀子,正是利用其殺蟲止癢、祛風解毒的功效,針對多種皮膚病症起到治療作用。

方劑「諸瘡一掃光」中使用「大風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殺菌止癢:大風子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止癢之功效。其所含的油脂及樹脂,能有效抑制細菌及真菌的生長,並減少皮膚的炎症反應,對於各種瘡瘍、濕疹、癬症等皮膚病具有顯著療效。

二、消腫生肌:大風子亦具消腫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瘡瘍的疼痛和腫脹。其含有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夠促進組織修復,並抑制炎症反應,加速瘡瘍的痊癒。

「諸瘡一掃光」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在中醫藥中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水銀,或稱為「汞」,在古代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強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因此常被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病症和瘡癤。其獨特的物理性質,使得水銀能夠在某些情況下有效地滲透皮膚,達到快速治療的效果。

然而,水銀的使用在現代醫學中受到廣泛質疑,因為它具有潛在的毒副作用。長期接觸水銀可能導致中毒,影響神經系統及其他內臟功能。因此,雖然「諸瘡一掃光」在古代可能被視為解決皮膚病的良方,但在現代本草學中,更提倡使用無毒或副作用較小的替代成分,以保護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隨著科學的進步,傳統中藥方劑的組成和使用方式也逐漸進入了更為理性和安全的調整階段。

方劑「諸瘡一掃光」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殺菌消炎: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殺菌消炎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致的諸瘡,白礬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促進瘡瘍的癒合。
  2. 收斂生肌: 白礬亦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潰瘍面癒合,防止感染,加速瘡瘍的康復。

總而言之,白礬在「諸瘡一掃光」方劑中,以其燥濕止癢、殺菌消炎、收斂生肌的功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各種瘡瘍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諸瘡一掃光】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風癬、疥癩、生闆、血風、瘙癢疼痛」,皆屬皮膚瘡瘍類疾病,尤其以風濕熱毒蘊結於肌表,或蟲積寄生(如疥蟲)所致之皮膚病變為主。

  • 風癬:泛指風邪夾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脫屑,類似現代「慢性濕疹」或「神經性皮炎」。
  • 疥癩:疥瘡與癩病(麻風)的合稱,以劇癢、丘疹、抓痕為特徵,多與寄生蟲感染相關。
  • 生闆:指皮膚增厚、粗糙如木板的症狀,或為「牛皮癬」(銀屑病)範疇。
  • 血風瘙癢:因血虛風燥或血熱生風,導致皮膚乾癢、抓破滲血。

整體而言,本方專攻殺蟲止癢、燥濕解毒,適用於皮膚病以「濕、熱、蟲、風」為病機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蛇床子(炒,5錢)

    • 性味辛、苦、溫,歸腎經,傳統用於燥濕祛風、殺蟲止癢。
    • 現代研究顯示其揮發油具抗真菌、抗寄生蟲作用,能抑制疥蟎及皮膚癬菌。
  2. 大楓子(去殼,5錢)

    • 辛熱有毒,為古代治疥癩要藥,強力殺蟲攻毒,對麻風、梅毒、疥瘡有效。
    • 所含大風子油酸可破壞寄生蟲體表結構,但需控量以防刺激。
  3. 水銀(2錢)、白錫(1錢)

    • 兩者加熱製成「錫汞齊」,為傳統外用殺蟲劑,直接破壞疥蟲體壁。
    • 水銀毒性強,古代受限於技術仍用於頑固皮膚病,現代已罕用。
  4. 枯礬(1錢)

    • 煅白礬而成,性燥收斂,能燥濕止癢、防腐生肌,並助其他藥物滲透病竈。

配伍邏輯

  • 以毒攻毒:水銀、大楓子主攻寄生蟲與深層濕毒。
  • 燥濕止癢:蛇床子、枯礬協同斂瘡燥濕,減少滲液。
  • 賦形增效:柏油(松脂或植物油)調和外用,黏附患處延長藥效。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殺蟲、抑菌、燥濕、鎮癢多途徑作用,直接作用於皮膚表層寄生蟲(如疥蟎)及濕熱毒邪,適用於急性、滲出少之瘙癢性皮病。然因含重金屬,現代臨床需謹慎替代。

總結:「諸瘡一掃光」為古代外用峻劑,針對濕熱蟲毒型皮膚病,其組方體現「以毒攻毒、燥濕殺蟲」之思路,符合傳統中醫對頑癬疥瘡的病因認知。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5錢(炒,為末),大楓子(去殼,為末)5錢,水銀2錢,白錫1錢,加枯礬1錢。
上先將錫化開,次入水銀攪勻,後入上2味研勻,用柏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含有水銀,使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以免引起中毒。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諸瘡一掃光,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蛇床子5錢(炒,爲末),大楓子(去殼,爲末)5錢,水銀2錢,白錫1錢,加枯礬1錢。 主治:風癬,疥癩,生闆,血風,瘙癢疼痛。

諸瘡一掃光,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苦參1斤,黃柏1斤,煙膠1升,木鱉肉2兩,蛇床子2兩,點紅椒2兩,明礬2兩,枯礬2兩,硫黃2兩,風子肉2兩,樟冰2兩,水銀2兩,輕粉2兩,白砒5錢。 主治:癢瘡。不論新久及身上下,或乾或濕,異類殊形,但多癢少痛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