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散

黃水散

HUANG SHU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17%
膀胱經 13%
大腸經 13%
肺經 10%
腎經 7%
胃經 7%
心經 4%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水散中使用黃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水散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而黃柏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有效抑制濕熱,減少分泌物。
  2. 止癢消腫: 黃柏亦有止癢消腫之效。帶下病常伴隨外陰瘙癢、紅腫等症狀,黃柏可清熱止癢,消腫止痛,緩解不適。

因此,黃柏作為黃水散中重要的藥材,發揮著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癢消腫等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

黃水散方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黃水散主治濕熱蘊結、脾虛不運所致的黃疸、腹痛等症,大棗可補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濕熱的化解,緩解腹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黃水散中其他藥物如茵陳蒿、梔子、黃芩等,性味偏寒涼,而大棗性溫,加入大棗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從而提高療效。

黃水散中包含松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松香性燥,味苦,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黃水散主要針對濕疹、皮膚瘙癢等症,而松香可以有效去除皮膚濕氣,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狀況。
  2. 收斂生肌:松香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黃水散中添加松香,可以幫助皮膚快速恢復,減少病竈蔓延。

因此,黃水散中加入松香,可以有效發揮燥濕止癢和收斂生肌的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黃水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紅腫熱痛,配合黃水散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2. 疏風散熱,開竅醒神:冰片味辛,能疏風散熱,開竅醒神,對於外傷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冰片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黃水散的清熱解毒功效,還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提升整體療效。

黃水散中包含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黃水散主治濕疹、濕瘡等皮膚病,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止痛,促進皮膚乾燥,達到治療目的。
  2. 收斂止血: 白礬亦具收斂止血作用。濕疹等皮膚病常伴有滲出液,白礬能收斂傷口,減少滲出,並止血止癢,幫助皮膚修復。

因此,黃水散中加入白礬,可有效發揮其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水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黃水瘡」,為一種皮膚瘡瘍,特徵為患處滲出黃色黏液或膿水,多因濕熱毒邪蘊結皮膚所致,常見於濕熱環境或體質偏濕熱者。傳統中醫認為,此類皮膚病與「濕毒」、「熱毒」相關,故治療以消炎、解毒、除濕為主要方向。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黃柏面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 針對濕熱瘡瘍,能清除局部熱毒,減少滲出,為方中主藥。
  2. 紅棗(燒炭)

    • 紅棗炒炭後,其性轉為收斂止血,兼能緩和局部炎症。
    • 配合黃柏,助斂瘡生肌,減少黃水滲出。
  3. 銅灰

    • 銅灰為銅製品煅燒而成,傳統外用可殺蟲解毒,收濕斂瘡。
    • 對潰爛流膿之瘡瘍,具抗菌收斂作用。
  4. 松香

    • 性溫燥,能拔毒生肌、燥濕止痛。
    • 外用可促進瘡口癒合,減少分泌物。
  5. 梅片(冰片)

    • 辛涼通透,具清熱消腫、防腐止癢之效。
    • 助藥物滲透皮膚,緩解局部灼熱疼痛。
  6. 枯礬

    • 為白礬煅製而成,性澀寒,收濕止癢、解毒殺蟲。
    • 強力收斂瘡面,抑制分泌物過多。

整體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黃柏、冰片主清熱毒,銅灰輔助抑菌。
  • 燥濕收斂:枯礬、松香、紅棗炭協同燥濕,減少滲出。
  • 生肌止痛:松香與冰片促進瘡口修復,緩解不適。
  • 外用直達:以香油調和,增潤膚滲透力,使藥效直達病所。

此方透過多藥協同,針對濕熱型黃水瘡的「紅、腫、滲液」特點,採取「清、收、斂」三步策略,體現中醫外治「祛邪護瘡」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黃柏面1兩,紅棗(燒炭)1兩,銅灰1兩,松香1兩,梅片4分,枯礬5錢。
消炎解毒除濕。
上為細末。
用香油調和,擦抹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收斂作用,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
  3. 本方有涼血作用,不宜在感冒期間服用。

相關疾病


膿痂疹天疱瘡

相同名稱方劑


黃水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組成:黃柏面1兩,紅棗(燒炭)1兩,銅灰1兩,松香1兩,梅片4分,枯礬5錢。 主治:消炎解毒除濕。主治:黃水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