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胃和中湯

DIAO WEI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四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肺經 12%
腎經 8%
肝經 8%
心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調胃和中湯中加入附子,是基於其 回陽救逆,溫補脾腎 的功效。

附子性溫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其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適用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畏寒等症狀。

調胃和中湯以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為目的,而附子可以溫補脾腎,散寒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調胃和中湯」方劑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寬中:橘紅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寬胸散結之效。其辛散之性可以疏解胃中氣滯,緩解胸悶、腹脹等不適。

2. 和胃降逆:橘紅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有一定療效。在調胃和中湯中,橘紅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和胃降逆、消食化積的作用。

「調胃和中湯」中包含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蒼朮性溫燥,入脾經,具有健脾燥濕之效。該方旨在調和脾胃,對於脾胃濕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可健脾燥濕,幫助脾胃運化,促進食慾。
  2. 行氣止痛: 蒼朮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疏通脾胃氣機,緩解脾胃脹痛、腹痛等不適。

因此,蒼朮在「調胃和中湯」中發揮著健脾燥濕、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調胃和中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胃脘脹痛、噯氣泛酸等症狀,青皮能幫助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胃腸蠕動,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食健脾,降逆止嘔: 青皮還具備消食健脾的功效,能幫助消化積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對於食積不化、嘔吐等症狀,青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脾胃功能,緩解嘔吐。

總而言之,青皮在調胃和中湯中發揮着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消食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提升脾胃功能,改善胃腸不適。

「調胃和中湯」中加入草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泄瀉等症,草果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2. 健脾消食,化濕止嘔: 草果亦具健脾消食、化濕止嘔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草果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緩解不適。

因此,草果在「調胃和中湯」中,扮演著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化濕止嘔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身體健康。

調胃和中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降逆,止嘔止瀉: 丁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能有效改善。

2. 行氣止痛,消食導滯: 丁香辛溫,可行氣止痛,有助於消除胃腸氣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同時,丁香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導滯作用,能幫助消化,緩解食積不化導致的消化不良。

因此,丁香在調胃和中湯中起到溫中降逆、止嘔止瀉、行氣止痛、消食導滯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胃氣上逆、胃痛腹脹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調胃和中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狀,半夏能有效抑制胃氣逆上,緩解嘔吐。
  2. 和胃止痛: 半夏還具備和胃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胃脘脹痛、胃痛泛酸等症狀。在「調胃和中湯」中,半夏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和胃止痛的功效。

因此,半夏在「調胃和中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降逆止嘔,又能和胃止痛,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達到調胃和中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調胃和中湯」主要成分包括附子、橘紅、蒼朮、青皮、草果、丁香、半夏,用於治療中脘部位有寒痰,導致嘔吐不止。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調胃和中湯方劑中,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草果芳香化濕、溫裡溫中,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

諸藥合用,溫裡化痰,降逆止嘔,適用於中脘部位有寒痰,導致嘔吐不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調胃和中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大附子(童便制)1錢5分,橘紅1錢5分,蒼朮1錢5分,青皮1錢5分,草果1錢5分,子丁香1錢5分,半夏1錢5分。 主治:中脘寒痰,嘔吐不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