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地黃膏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熱毒上攻之症。而眼部疾病多因肝火上炎、熱毒灼傷所致,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之效能,可有效緩解眼部的炎症,並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
此外,生地黃還能滋陰潤燥,緩解眼部的乾燥不適,減少眼部炎症的反覆發作。因此,生地黃成為點眼地黃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對治療眼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點眼地黃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眼部紅腫熱痛、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視力模糊等症狀,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眼部炎症,促進傷口癒合。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
因此,點眼地黃膏中加入黃連,能有效緩解眼部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點眼地黃膏中包含黃柏,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清熱解毒: 黃柏味苦寒,性涼,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點眼地黃膏多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眼部感染等症狀,黃柏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緩解眼部炎症。
- 收斂生肌: 黃柏亦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以幫助受損的眼部組織修復,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眼部潰瘍、角膜炎等疾病,黃柏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點眼地黃膏中添加寒水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消炎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目赤腫痛、眼屎增多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涼血止血: 寒水石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控制眼部炎症引起的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眼部出血、瘀血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點眼地黃膏」解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外傷性目疾與風熱目赤相關症狀,具體包括:
- 被物撞打:外力撞擊或外傷導致眼部紅腫熱痛。
- 風熱暴赤腫痛:風熱邪氣侵襲,突然發作的目赤、腫脹疼痛。
- 目熱淚出:眼睛灼熱伴隨流淚,屬熱證表現。
若因火燒或燙傷(如火燒湯潑)加重者,可加黃芩、梔子、大黃等清熱瀉火之品外敷。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方劑組成:生地1合、黃連1兩、黃柏5錢、寒水石5錢(變證加黃芩、梔子、大黃)。
1. 清熱涼血為主,兼顧解毒消腫
- 生地黃:性寒,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用其自然汁能緩解眼部灼熱腫痛,亦能潤澤目絡。
- 黃連、黃柏: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目赤腫痛之實熱證。黃連尤善清心胃火,黃柏偏走下焦,二者合用可清三焦熱毒。
- 寒水石:辛鹹大寒,清熱瀉火(尤善退皮膚、黏膜之熱),緩解局部紅腫熱痛。
2. 外敷劑型設計原理
- 酒調敷:酒性辛散,助藥力透達病所,加強活血消腫之效。
- 地黃汁和餅外貼:生地汁黏潤,能緩和諸藥峻烈之性,並形成保護層;襯紙點眼可避免藥物直接刺激眼球,適合眼瞼及周圍腫痛。
3. 加減法針對火毒重症
若因火燒燙傷(熱毒更甚),加黃芩(清肺火)、梔子(瀉三焦火)、大黃(瀉下通腑),強化清熱解毒、瀉火散瘀之力,符合「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治療原理總述
此方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為核心,針對外傷或風熱引起的眼部實熱證。
- 生地+寒水石:涼血滋陰,緩解灼熱。
- 黃連+黃柏:直折火勢,抑制炎症。
- 酒與外敷法:引藥直達病位,促進局部散熱消腫。
適用病機:風熱上攻、火毒蘊結或外傷瘀熱所致的目疾,屬實證、熱證者。
傳統服藥法
生地1合,黃連1兩,黃柏5錢,寒水石5錢。
如火燒湯潑,再加黃芩、山梔、大黃各等分為末,酒調敷。
用地黃搗自然汁和成餅子。
用時襯紙點眼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外用藥,不可內服。
- 使用本方前,請先諮詢醫師或中醫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地黃膏,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生地1合,黃連1兩,黃柏5錢,寒水石5錢。 主治:被物撞打,及風熱暴赤腫痛,目熱淚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