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蜜湯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枇杷葉具有清肺止咳之效: 枇杷葉性涼,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枇杷葉能有效緩解。
- 與蜂蜜搭配,增強潤肺止咳效果: 蜂蜜性平,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潤肺止咳、補中益氣的作用。將枇杷葉與蜂蜜搭配,不僅能增強清肺止咳的功效,還能滋潤肺部,緩解咳嗽引起的不適,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枇杷蜜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枇杷蜜湯,顧名思義,其主要組成便是枇杷葉與蜂蜜。
- 枇杷葉: 味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其主要功效為清肺止咳、化痰降火,並能和胃降逆、潤腸通便。枇杷葉的苦寒之性,能清泄肺熱,使肺氣得以宣降,從而達到止咳平喘、化痰的效果。其和胃降逆的作用,可改善因肺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其潤腸作用亦可輔助改善因肺熱耗傷津液引起的便祕。
- 蜂蜜: 味甘,性平,歸肺、脾、大腸經。具有滋潤養顏、補中益氣、解毒殺菌、平肝安神、緩和胃酸等多種功效。蜂蜜的甘平之性,能補益脾胃,潤澤肺燥,對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咽乾等症有很好的療效。其潤澤之性,亦能幫助化痰,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咽喉不適。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醫學從眾錄》的記載,「枇杷蜜湯,治痰火。」,明確指出此方劑的主治功效在於治療痰火。所謂「痰火」,是指體內痰濁與火熱相合而成的病理產物,多見於肺經。痰火蘊結於肺,可導致咳嗽痰多、咯痰色黃、咽喉腫痛等症狀。
綜合以上分析,枇杷蜜湯的主要主治功效為:
- 清肺化痰: 枇杷葉的苦寒之性,能清泄肺熱,蜂蜜的潤澤之性,可幫助化痰,二藥合用,可有效清除肺經的痰火。
- 止咳平喘: 肺熱痰火上逆可引起咳嗽、喘息,枇杷葉清泄肺熱,降氣止咳,可緩解這些症狀。
- 潤肺止咳: 蜂蜜的潤澤之性,能滋潤肺燥,輔助枇杷葉共同止咳。
- 緩和咽喉不適: 痰火易傷陰津,導致咽喉乾燥、腫痛,枇杷葉與蜂蜜同用,既可清熱又可潤燥,緩解咽喉不適。
治療原理分析
枇杷蜜湯的治療原理在於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其組方以枇杷葉為主,輔以蜂蜜,二藥合用,協同作用。
- 清肺熱: 枇杷葉味苦性微寒,可清瀉肺熱,使肺氣宣降,是治療痰火的主要藥物。
- **化痰:**枇杷葉的清熱作用配合蜂蜜的潤澤作用,可使痰濁轉化,有利於排出體外。
- 潤肺: 蜂蜜的潤肺作用可彌補肺熱傷陰所導致的乾燥,從而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 **降逆:**枇杷葉可和胃降逆,緩解因痰火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
此方劑組方精簡,藥性平和,主要針對肺經的痰火而設,可有效緩解痰火咳嗽等症狀。
與古籍的關聯
古籍《醫學從眾錄》雖簡短地記述了「枇杷蜜湯,治痰火」,但其言簡意賅地指出了本方的主要治療方向。在《醫學從眾錄》中,也提及了其他治療咳嗽的方劑如「青黛蛤粉丸」,此方主治咳嗽吐痰,面鼻發紅者。通過對比,可見枇杷蜜湯與青黛蛤粉丸的治療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更側重於清熱化痰,後者則可能更偏向於清熱解毒。
總而言之,枇杷蜜湯以枇杷葉與蜂蜜組方,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主治痰火所致的咳嗽、咽喉不適等症。此方組方精簡,藥性平和,在臨牀上可作為治療痰火咳嗽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枇杷50葉(去毛)。
水50杯,煎至5-6杯,再重湯燉至3-4杯,每藥3茶匙,冬蜜1茶匙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蜜湯, 出處:《醫學從眾錄》卷二。 組成:枇杷50葉(去毛)。 主治:痰火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