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五味散中的「附子」為君藥,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祛寒止痛之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陽虛體質,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改善體質。
- 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五味散中包含五味子,有斂肺滋腎之效,與附子搭配,既能溫腎壯陽,又可滋補腎陰,使腎陽不虛,腎陰不燥,協調陰陽,促進氣血運行,利水消腫。
附子五味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散寒邪: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附子五味散以溫陽散寒為主,細辛可助其溫散寒邪,驅除體內寒氣,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各種病症。
- 協同作用:細辛與附子、乾薑、肉桂等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相輔相成,提高藥效。細辛的辛散之性,可助附子等藥物溫陽之力,更好地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
附子五味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附子溫陽: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附子性熱,溫陽之力強,但若脾胃虛弱,則難以運化藥力,白朮可增強脾胃功能,使附子溫陽之力更有效地發揮。
2. 緩和附子毒性,防止燥熱: 附子性熱,毒性較強,易傷陰耗津,白朮能健脾和中,補氣生津,起到緩和附子毒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力更平和,更安全有效。
附子五味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附子性熱,溫陽救逆,但其偏於下焦,乾薑則性溫,溫中散寒,且能助附子之力,使藥力直達中焦,溫暖脾胃,散寒止痛。
2. 調和藥性: 附子性峻烈,易傷陰,乾薑性溫和,能緩和附子的燥烈之性,使藥力更為平和,避免寒熱失衡,減少藥物副作用。
總之,乾薑在附子五味散中發揮著溫中散寒、調和藥性的作用,與附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附子五味散為一經典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溫陽散寒、化飲止瀉。方中含有多種藥材,其中神麴作為一味獨特成分,其存在有其深遠意義。神麴,即發酵的小麥麴,性甘溫,入脾胃經,善於消食化積,增進食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有良好療效。在附子五味散中,神麴與附子、乾薑等溫熱藥物相配,不僅能助其溫中散寒之效,更可調和諸葯,避免溫燥傷陰,確保方劑溫而不燥,達到溫補脾腎、調和氣機之目的。神麴在方中之應用,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互制約之智慧,是中醫藥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附子五味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水谷痢」,即因脾胃虛寒、運化失調所致的泄瀉或痢疾。具體表現為:
- 痢無期度:下痢無規律,時輕時重;
- 食不消化:脾胃虛弱,食物難以運化;
- 腹痛:寒凝氣滯,不通則痛;
- 每過冷便發:遇寒則症狀加劇,提示素體陽虛或寒邪內伏。
此證屬「虛寒型痢疾」,病機為脾腎陽虛、寒濕內阻,導致水谷不分、清濁相雜而下。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1. 附子(炮)
- 性味:大辛大熱,有毒(炮製後毒性減弱)。
- 功效: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 作用:針對根本之腎陽虛衰,通過補火暖土(補腎陽以溫脾土),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2. 乾薑
- 性味:辛熱,守而不走。
-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止瀉。
- 作用:與附子協同(「附子無乾薑不熱」),增強溫脾陽、散內寒之力,以止腹痛、改善下痢。
3. 細辛
- 性味:辛溫,芳香走竄。
- 功效:散寒祛濕、通絡止痛。
- 作用:助附子、乾薑祛散深伏之寒邪,緩解腹中冷痛;其辛香之性亦可醒脾化濕。
4. 白朮
- 性味:甘苦溫。
- 功效:健脾燥濕、益氣止瀉。
- 作用:補脾以助運化,燥濕以止水瀉,標本兼顧。
5. 神曲
- 性味:甘辛溫。
- 功效:消食化滯、和胃調中。
- 作用:針對「食不消化」之標症,助脾胃腐熟水谷,防止積滯加重腹瀉。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溫陽散寒、健脾化濕」為核心,體現以下配伍邏輯:
- 溫補脾腎:附子、乾薑共為君藥,直補脾腎之陽,破除陰寒之邪;
- 散寒止痛:細辛助君臣藥散寒通滯,緩解腹痛;
- 健脾消食:白朮、神曲健脾助運、消導積滯,解決「食不消」問題。
全方針對「虛寒性水谷痢」標本兼治:
- 治本:溫補陽氣,改善內寒體質;
- 治標:化濕止瀉、消食止痛,緩解急性症狀。
四、禁忌與飲食調攝
古人強調忌食「豬肉、生冷、油膩、桃李、雀肉」,因這些食物或生濕助寒(如生冷油膩),或滯氣礙脾(如桃李、肥甘),不利於陽氣恢復與脾胃運化。此調攝法與方劑溫陽宗旨呼應。
總結:附子五味散為溫裏固澀之劑,適用於陽虛寒濕型泄痢,其組方嚴謹,溫散並行,補消結合,充分體現中醫「寒者熱之」「虛則補之」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5兩,細辛5兩,白朮5兩,乾薑4兩,神曲1升。
上為散。
初服1方寸匕,稍稍加至2-3匕,以飲送下,1日2次。
忌豬肉、生冷、油膩、桃、李、雀肉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五味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組成:附子(炮)5兩,細辛5兩,白朮5兩,乾薑4兩,神曲1升。 主治:水谷痢,痢無期度,食不消化,腹痛,每過冷便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