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瀉逆湯中包含乾薑,主要因其 溫中散寒 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能溫脾胃,散寒止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等症狀。瀉逆湯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
加入乾薑,可以 溫寒止逆,促進胃氣下降,緩解嘔吐、呃逆等症狀,同時也能 溫脾散寒,改善因寒邪侵襲引起的脾胃虛寒。
瀉逆湯中包含輕粉,乃因其具備下列兩項關鍵作用:
1. 瀉下逐瘀: 輕粉性寒而燥,能迅速瀉下熱結,並能活血化瘀,以解熱毒積滯,清除腸道內致病物質,達到止瀉之效。
2. 抑制嘔吐: 輕粉入胃經,能清熱解毒,並可降逆止嘔,緩解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因此,瀉逆湯中加入輕粉,旨在快速解除熱毒,並抑制嘔吐,達到止瀉止嘔的功效。
瀉逆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瀉逆湯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半夏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止嘔止呃,緩解患者不適。
- 燥濕化痰: 半夏同時兼具燥濕化痰的功效。當胃中積聚濕痰阻礙氣機升降時,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使氣機暢通,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嘔的效果。
總之,半夏在瀉逆湯中發揮著降逆止嘔和燥濕化痰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瀉逆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瀉逆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狀,杏仁可潤肺化痰,幫助肺氣下降,緩解咳嗽。
- 疏散風寒:杏仁性溫,能疏散風寒,與其他藥物配合,起到散寒止咳的作用。瀉逆湯中配伍了麻黃、桂枝等發散風寒的藥物,杏仁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藥物散寒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瀉逆湯的組成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化氣,散寒解表: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肺、心、膀胱經,具有溫陽化氣、散寒解表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表,陽氣不達,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桂枝可以溫陽化氣,驅散寒邪,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 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行不暢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瀉逆湯中加入桂枝,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溫陽化氣、散寒解表、調和營衛的作用,達到治療寒邪犯表、氣血不通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瀉逆湯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瀉逆湯主治「咳逆倚息不得卧」,意指咳嗽氣逆嚴重,以致病人必須倚靠東西才能呼吸,無法平躺休息。此症常見於以下病理情況:
- 肺氣上逆不降
- 痰飲阻滯氣道
- 寒邪犯肺
- 氣機升降失調
方劑組成分析
藥物組成
君藥:
- 乾薑(7分):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肺化痰。
- 蘇子(7分):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尤善治痰壅氣逆。
臣藥:
- 半夏(5分):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開脾和胃。
- 杏仁(5分):宣肺降氣,止咳平喘。
佐使藥:
- 桂枝(5分):溫通陽氣,散寒解表,平沖降逆。
- 山椒(2分):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白沙糖:甘緩和中,調和藥性,使藥物緩和持久發揮作用。
治療原理推理
- 溫降並舉:乾薑、桂枝、山椒溫散寒邪;半夏、蘇子降氣化痰,構成溫降雙向調節。
- 標本兼治:
- 治標:杏仁宣肺、蘇子降氣,直接改善氣逆喘咳。
- 治本:乾薑、半夏燥濕健脾,杜絕生痰之源。
- 氣機調節:
- 杏仁宣發肺氣,蘇子、半夏沉降肺氣,形成升降相因的調節機制。
- 溫化痰飲:全方偏溫,適合寒痰阻肺導致的咳逆,通過溫化消除痰飲。
推測適應證候特點
- 痰色白而清稀
- 咳嗽夜間平卧加重
- 可能伴隨胃脘不適或嘔惡
- 舌苔白滑或白膩
- 脈象可能偏弦或沉緊
本方可視為針對寒性痰飲氣逆的基礎方劑,其組方體現了「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療原則,並特別強化了降氣平喘的功效組合。
傳統服藥法
乾薑7分,蘇子7分,半夏5分,杏仁5分,桂枝5分,山椒2分。
以水一合六勺,煮取八勺,去滓,納白沙糖五錢,煉如飴,每日三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炎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瀉逆湯,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乾薑7分,蘇子7分,半夏5分,杏仁5分,桂枝5分,山椒2分。 主治:咳逆倚息不得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