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聖膏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二聖膏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而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能輔助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肺氣鬱結、咳嗽等症狀,使療效更全面。
- 宣肺通竅:杏仁可宣肺通竅,有助於改善因熱毒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提高藥效。
二聖膏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功效。二聖膏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濕熱內蘊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嘔效果。
2. 燥濕化痰: 半夏還能燥濕化痰,對於濕邪困脾、痰濕阻滯所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二聖膏中其他藥物如蒼朮、厚朴等也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的加入進一步加強了方劑的燥濕化痰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聖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瘡爛潭深久者」,指因風邪侵襲或濕熱鬱久所致的慢性潰瘍,瘡面深陷、久不收口。風邪挾濕可腐蝕肌肉,導致瘡口難癒,故需以燥濕祛風、化腐生肌為治療方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杏仁(70粒):
- 《本草綱目》載杏仁可「消腫殺蟲」,其油脂能潤澤瘡面,防止乾裂;苦杏仁苷具輕度抗菌作用,輔助抑制瘡口腐敗。
- 於此方中,杏仁可能軟化瘡周角質,促進藥性滲透,兼緩解疼痛。
半夏(半粒):
- 半夏辛溫有毒,傳統用於「消瘡腫、除濕痰」,其刺激性成分可局部促進氣血運行,加速壞死組織脫落。
- 與杏仁搭配,一潤一燥,調節瘡面濕度,避免過度乾燥或濕滯。
濃茶甘草煎洗:
- 茶葉苦寒,含鞣酸可收斂瘡面、減少滲液;甘草清熱解毒,中和半夏毒性,前處理瘡口以利後續藥物作用。
整體配伍思路
- 化腐生肌:半夏燥濕拔毒,清除深部腐肉;杏仁潤澤護膚,防止瘡緣龜裂。
- 協同增效:茶洗收斂後,塞藥直達病所,形成「清潔—修復」循環,符合中醫「祛腐生新」之理。
- 劑量考量:杏仁量遠大於半夏,既制約毒性,又平衡燥性,凸顯「潤燥相濟」的配伍智慧。
此方簡潔而針對慢性潰瘍核心病機,體現古人對局部外治與整體調護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杏仁70粒,半夏半粒。
上為細末。
以濃茶同甘草煎洗患處,將藥塞之。候肉長平,用摻藥收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二聖膏,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杏仁70粒,半夏半粒。 主治:風瘡爛潭深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