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半杏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杏仁則潤肺止咳,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因脾胃不和、痰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
- 化痰止咳: 半夏性溫,能燥濕化痰,且可降逆止咳,與杏仁相輔相成,可針對咳嗽、痰多等症狀,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半夏在半杏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半杏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源於其潤肺止咳之效。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此外,杏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便祕。在半杏丸的方劑中,杏仁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加顯著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半杏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小兒咳嗽,其組成簡潔,僅用半夏、杏仁兩味藥等分,佐以生薑汁為丸,薑湯送服。以下分兩部分深入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小兒咳嗽多因外感風寒或痰濕阻肺,導致肺氣不宣。古代醫家選此二藥,著眼於「痰」與「氣」的關係:
- 痰濕咳嗽:小兒臟腑嬌嫩,易為痰阻。半夏辛溫,燥濕化痰,為治痰要藥,尤其針對痰濕壅肺之咳逆。
- 肺氣上逆:杏仁苦溫,專入肺經,能宣降肺氣,止咳平喘,與半夏相配,一降一宣,調暢氣機。
- 生薑佐助:生薑汁製丸增強溫肺散寒之功,薑湯送服既可中和半夏毒性,又能助藥力外散表寒,內化水飲。
此方藥少量輕,符合小兒用藥「輕靈為上」的原則,適用於痰濕偏寒、咳嗽痰白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對協同效應:
- 半夏(燥濕化痰)+杏仁(宣肺止咳):兩者一重痰濕之本,一治氣逆之標,形成「化痰-降氣」閉環。半夏偏降逆,杏仁兼宣發,使肺氣通調而不鬱滯。
- 生薑為「藥引」,其辛散之力助杏仁開宣肺鬱,同時抑制半夏之燥烈,體現古代「製藥-服藥」一體化思維。
劑型設計用意:
- 綠豆大丸劑適合小兒吞服,生薑汁黏合既保留藥性,又緩和刺激。每服僅1錢(約3克),劑量精準,防藥過傷正。
病機針對性:
- 此方暗合「二陳湯」減方之理(去陳皮、茯苓、甘草),專攻痰濕初起未甚者。若咳嗽兼表證(如鼻塞流清涕),薑湯之辛溫可輔助解表;若痰多黏稠,則顯效力不足。
綜觀之,半杏丸體現「藥簡力專」的中醫配方法度,以痰氣並治為核心,透過性味配伍與劑型優化,達成溫化寒痰、止咳降逆之效。
傳統服藥法
半夏、 杏仁(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汁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錢,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半杏丸,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半夏、杏仁(去皮尖)各等分。 主治:小兒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