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獬豸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有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逆: 高良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逆的功效。獬豸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高良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嘔吐、腹痛等症狀。
- 調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含有寒涼藥物,高良薑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獬豸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獬豸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白朮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提升整體療效。
- 燥濕止瀉:白朮還有燥濕止瀉的功效,能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泄瀉等症。獬豸湯中可能含有其他針對濕邪的藥材,白朮可以與之協同作用,加強燥濕止瀉的效果,有效緩解溼邪對脾胃的損傷。
獬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獬豸湯中可能存在一些藥性較烈或偏寒偏熱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穏和,避免藥物副作用。
2. 補氣益脾: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促進機體的恢復。獬豸湯可能用於治療一些耗氣傷脾的疾病,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補益作用,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獬豸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狀,砂仁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吸收。
- 溫脾暖胃,止嘔止瀉:砂仁還具有溫脾暖胃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同時,砂仁對於寒性腹痛、腸鳴泄瀉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在獬豸湯中加入砂仁,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並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獬豸湯中加入紅豆,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紅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獬豸湯中,紅豆可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例如針對水腫、腹脹等症狀,達到更顯著的療效。此外,紅豆的清熱解毒作用,也能輔助其他藥材清除體內毒素,改善身體狀態。因此,紅豆的加入有助於提升獬豸湯的整體療效。
獬豸湯方中使用胡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胡椒性溫,味辛辣,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等症,胡椒可以溫中散寒,緩解疼痛。
- 助藥力,增強療效:胡椒性溫,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在某些方劑中,加入胡椒可以起到助藥力、增強療效的作用。
總而言之,獬豸湯中加入胡椒,是為了溫中散寒、止痛,並助藥力,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獬豸湯
臟腑虛寒泄瀉是指內臟陽氣不足,虛寒內盛,不能固攝津液,導致腹瀉的一種證候。
常用中藥方劑「獬豸湯」治療臟腑虛寒泄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胡椒性溫,具有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等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紅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獬豸湯」,主要成分是:高良薑,白朮,甘草,砂仁,紅豆,胡椒,主治功效是:臟腑虛寒泄瀉。
傳統服藥法
良薑(黃土煮)2兩,白朮2兩(炒),甘草(炙)1兩,縮砂仁1兩,紅豆1兩,胡椒半兩。
健脾溫中。
上為細末。
每服1錢,食前加鹽沸湯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脾胃虛寒、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者,可根據醫師的指導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獬豸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良薑(黃土煮)2兩,白朮2兩(炒),甘草(炙)1兩,縮砂仁1兩,紅豆1兩,胡椒半兩。 主治:健脾溫中。主治:臟腑虛寒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