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15%
腎經 15%
脾經 12%
膀胱經 7%
心包經 7%
膽經 7%
胃經 7%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蓬莪荗散

整體功效

溫經散寒,止痛。

主治

小腸虛冷,時發刺痛。

小腸虛寒,導致時常出現刺痛的症狀,可以服用本方治療。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蓬莪荗散,治小腸虛冷,時發刺痛,其效甚捷。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莪朮溫經散寒溫暖經絡,散寒止痛。
茴香溫經散寒溫暖經絡,散寒止痛。
川芎活血行氣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肉桂溫經散寒溫暖經絡,散寒止痛。

傳統服藥法

蓬莪荗(炮,銼)半兩,茴香子(炒)半兩,芎藭半兩,牛膝(酒浸,切細)半兩,桂(去粗皮)1分。
上為散。
每服3錢,放銀石器內,煎蔥湯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莪朮、茴香、川芎、川牛膝、肉桂均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緩解小腸虛冷、時發刺痛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
腳氣病
胃及十二指腸炎
心肌梗塞
肺性心臟病
心包炎
低血壓
風濕性心臟病
腦動脈阻塞
腦血栓塞
胃腸出血
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蓬莪荗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組成:蓬莪荗(煨,銼)半兩,胡椒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主治:癖氣發歇衝心,疼痛不知人。

蓬莪荗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組成:蓬莪荗(煨,銼)1兩半,延胡索(炮)1兩,蛤粉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主治:風毒腳氣吐逆。

蓬莪荗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蓬莪荗1分,人參(去蘆頭)1分,桂心1分,黃芩1分,生乾地黃1分,木香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 主治:小兒心痛,發歇不定。

蓬莪荗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一引《護命方》。 組成:蓬莪荗(炮,銼)半兩,茴香子(炒)半兩,川芎半兩,牛膝(酒浸,切細)半兩,桂(去粗皮)1分。 主治:小腸虛冷,時發刺痛。

蓬莪荗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蓬莪荗1兩,當歸1兩(銼,微炒),蒲黃3分,桂心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産後惡血滯留,憎寒壯熱,心腹疼痛。

蓬莪荗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蓬莪荗1兩,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半兩,川芎半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牡丹半兩,木香半兩,延胡索半兩,赤芍藥半兩,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婦人胞絡夙夾風冷,每至月事來時,臍腹多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加味溫經湯

相似度 58%

指迷溫經湯

相似度 57%

生茶散

相似度 57%

神捷丸

相似度 54%

大當歸湯

相似度 54%

脫花煎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