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餅子

青餅子

QING B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肝經 25%
胃經 25%
膀胱經 12%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餅子方劑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並可消腫止痛,對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丹毒等具有顯著療效。
  2. 涼血止血: 青黛入血分,能涼血止血,對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具有一定緩解作用。

因此,青黛在青餅子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青餅子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青餅子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症狀,如小便不利、尿痛、淋瀝澀痛等。滑石的清熱利濕作用,可幫助祛除濕熱,改善排尿不暢。
  2. 利水消腫:滑石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青餅子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利水消腫的藥物,滑石的加入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青餅子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

二、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青餅子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薄荷、柴胡等,也具有疏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與荊芥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荊芥在青餅子方劑中扮演著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風寒感冒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餅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內積實熱,外冒風邪」所致的急驚風,症狀表現為:

  1. 熱盛:遍身壯熱、大小便秘。
  2. 風動:筋脈抽掣(抽搐)、目睛上視、牙關緊急。
  3. 痰壅:涎潮壅盛(痰涎上湧)。

此證屬「熱極生風」,因小兒體質陽盛,內有實熱鬱積,復感外風,風火相煽,引動肝風,痰熱壅閉心神,故發為急驚。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方劑組成邏輯

  • 棘剛子蟲(微炒)
    為主要君藥,據古代記載(如《本草綱目》),棘剛子(或稱「棘刺蟲」)具破血逐瘀、熄風止痙之效,能直折肝風,緩解抽搐。其蟲類特性善走竄,可通絡定驚。

  • 青黛(另研,為衣)
    性寒,入肝經,清瀉肝火、涼血解毒,針對內熱熾盛;其色青屬木,與肝相應,助平肝熄風。

  • 滑石(研)
    甘寒滑利,清熱利尿,導實熱從小便而出,使熱邪有出路。

  • 荊芥穗
    辛溫透散,疏風解表,開泄外邪,兼能輕揚上行,助緩解牙關緊急、目睛上視等風象。

2. 配伍思路

  • 清熱與熄風並行
    青黛、滑石清內熱,棘剛子蟲直熄肝風,標本兼治。
  • 表里雙解
    荊芥穗散外風,餘藥瀉內火,符合「外疏內清」之法。
  • 痰熱同調
    青黛、滑石化痰熱,棘剛子通絡開閉,針對痰涎壅盛。

3. 劑型設計

  • 餅子(丸)型
    便於小兒服用,青黛為衣增強清肝之效。
  • 薄荷湯化服
    薄荷辛涼,助疏風散熱、醒神開竅,協同加強藥力。

三、總結

青餅子以「清熱熄風」為核心,結合蟲類藥通絡、礦石藥瀉熱、解表藥疏風,體現中醫治療急驚風「清、瀉、透、熄」的立體策略。其組方簡練,針對小兒急症熱、風、痰三者膠結的病機,符合「急則治標」原則。

傳統服藥法


棘剛子14枚(去殼,取蟲子,微炒),青黛(另研)5分,滑石(研)5分,荊芥穗5分。
上為細末,水和令勻,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餅子,青黛為衣。
每服1餅子,煎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大便秘結大腸激擾綜合症四肢抽搐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青餅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棘剛子14枚(去殼,取蟲子,微炒),青黛(另研)5分,滑石(研)5分,荊芥穗5分。 主治:小兒內積實熱,外冒風邪,遂作急驚,遍身壯熱,筋脈抽掣,涎潮壅盛,目睛上視,牙關緊急,大小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