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耳丸中加入虎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骨: 虎骨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骨、祛風止痛之功效。木耳丸以滋陰補腎為主要功效,加入虎骨可增強其補腎壯骨的作用,對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通絡: 虎骨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木耳丸中加入虎骨,可增強其活血通絡的作用,對於瘀血阻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輔助治療效果。
木耳丸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燥濕: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可改善脾胃濕困、消化不良等症狀。木耳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氣困阻所致的腹瀉、便溏、食慾不振等病症,蒼朮的加入可以增強健脾功效,促進脾胃運化。
- 祛風除濕: 蒼朮還有祛風除濕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風濕邪氣入侵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麻等症狀。木耳丸中可能加入其他具有祛風除濕作用的藥材,蒼朮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木耳丸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固精,強筋健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木耳丸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酸軟等症,而杜仲恰好能補益腎氣,固攝精髓,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木耳丸中常含有其他滋陰補腎、活血化瘀的藥材,杜仲與之搭配,可以協同作用,相互增強療效。例如,杜仲可以增強黑木耳的補血活血功效,提高藥丸的整體效果。
「木耳丸」方劑中包含烏頭,實屬罕見。烏頭為大毒之物,其性峻猛,易傷人體,故一般中藥方劑甚少使用。
但,若「木耳丸」確有此配方,可能是以下原因:
- 特殊病症: 患者可能罹患極為特殊之病症,需以烏頭之毒性來攻邪,且醫師已充分評估其利弊,並採取嚴格的用藥控制。
- 炮製方法: 烏頭需經過嚴謹的炮製,減低毒性,方可入藥。此「木耳丸」中的烏頭可能經過特殊的炮製處理,降低了其毒性。
然而,無論如何,若使用「木耳丸」,應由專業中醫師診斷,且需嚴格遵醫囑服藥,避免發生意外。
木耳丸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之效。木耳丸多用於寒凝血瘀、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疾病,附子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改善循環。
- 溫補脾陽,助消化:附子亦能溫補脾陽,改善脾胃功能。木耳丸在治療寒凝血瘀的同時,亦可兼顧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等問題。附子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提高藥物吸收率,增強療效。
木耳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活血化瘀: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木耳丸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疾病,如痛經、宮寒不孕等,肉桂可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女性生殖系統功能。
- 增強藥效:肉桂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血行,改善女性月經不調等問題。
因此,木耳丸中加入肉桂,可以發揮其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木耳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木耳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行氣止痛: 乳香亦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乳香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木耳丸中加入乳香,能增強其活血化瘀、止痛的療效。
木耳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木耳丸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川牛膝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幫助傷口癒合。
- 利水通淋: 川牛膝還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可以促進腎臟排泄,消除水腫,緩解疼痛。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泌尿系統疾病,川牛膝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木耳丸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文蛤味甘鹹,性寒,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之效。木耳丸本身多用於治療熱病、濕熱、痰熱等症,文蛤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藥方清熱利濕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 軟堅散結: 文蛤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某些熱病、濕熱症患者可能伴有痰核、瘰癧等結節,文蛤的加入有助於化解這些結節,促進病症的緩解。
總之,文蛤在木耳丸中起到清熱利濕、軟堅散結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耳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腰腿寒疼,筋骨痠痛,麻木不仁,手足抽痛」,其病機核心為「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氣血凝滯,筋骨失養」。此類症狀多見於痹證(如風寒濕痹)、慢性筋骨勞損或陽氣不足者,臨床表現為:
- 寒痛特性:遇寒加重,得溫減輕,反映體內陽虛寒盛。
- 經絡阻滯:麻木、抽痛為氣血不通之象,與風痰濕瘀閉阻相關。
- 筋骨失養:久病耗傷肝腎,筋骨不健,故痠軟無力。
二、組成與配伍邏輯
此方以「祛風散寒、溫陽強筋」為主,輔以「活血通絡、補益肝腎」,可分為四類藥對:
1.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 川烏、草烏、肉桂、川附子:大辛大熱之品,峻逐經絡寒濕,破沉痾冷痛。烏、附通行十二經,溫通力強;肉桂引火歸元,助陽化氣。
- 蒼朮:燥濕健脾,助散皮裡膜外之濕,合烏、附增強祛濕效果。
2. 強健筋骨、補益肝腎
- 虎骨(現多用代用品):傳統認為可壯骨袪風,治「足膝無力」,現代取其類效藥如狗脊、骨碎補替代。
- 杜仲炭、牛膝:杜仲炭溫補肝腎,強腰膝;牛膝引藥下行,兼活血通經,針對下肢病症。
3. 活血止痛、通絡舒筋
- 乳香:活血行氣,散瘀定痛,治「筋脈拘攣」;其辛香走竄,助他藥透達病所。
4. 特殊配伍:木耳與蛤粉炒製
- 木耳(蛤粉炒):木耳甘平,傳統用於「利五臟、宣腸胃」;蛤粉炒後增強收澀之性,或取其「鹹軟堅」作用,助消散筋骨間痰濕凝滯。木耳為方中劑量最大者(16兩),可能兼具「緩和其他藥峻烈之性」及「滋養陰血防燥傷」之用。
三、治療原理推論
- 溫通經絡:烏、附、桂等熱藥直接溫散寒凝,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 祛濕化痰:濕去則麻減,配伍蒼朮、木耳(蛤粉炒)針對濕濁留滯。
- 標本兼治:虎骨、杜仲、牛膝補肝腎以固本,避免風濕日久耗傷正氣。
- 蜜丸緩圖:煉蜜製丸,既減毒性,又使藥力持久,適合慢性痹證調理。
此方特色在於「温燥與補益並行」,適合寒濕痹證兼肝腎不足者,然須辨證屬「寒證」方可用。若無虎骨,可考慮以「桑寄生、續斷」等補肝腎、祛風濕藥替代,調整劑量後仍能保留原方主旨。
傳統服藥法
虎骨(炙)1兩,蒼朮(炒)1兩,杜仲炭6錢,川烏(炙)6錢,草烏(炙)6錢,川附子6錢,肉桂(去粗皮)6錢,乳香(炙)6錢,牛膝1兩,木耳(蛤粉炒)16兩。
祛風散寒,強健筋骨。
上為細末,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
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耳丸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體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耳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組成:蒼朮2兩,川椒2兩,當歸2兩,杜仲2兩,附子2兩,靈仙8錢,川牛膝1兩,木耳20兩。 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主治:寒濕性腰腿疼痛。由風寒濕引起的痹證,腰膝疼痛,筋脈拘急。
木耳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虎骨(炙)1兩,蒼朮(炒)1兩,杜仲炭,川烏(炙)6錢,草烏(炙)6錢,川附子6錢,肉桂(去粗皮)6錢,乳香(炙)6錢,牛膝1兩,木耳(蛤粉炒)16兩。 主治:祛風散寒,強健筋骨。主治:腰腿寒疼,筋骨痠痛,麻木不仁,手足抽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