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赤白痢。
傳統服藥法
黃丹半兩(微炒),常山末半兩,虎睛1只(酒浸,炙令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未發前以溫水送下;5歲以下,每服1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丹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黃丹1兩,白面半兩,巴豆9枚。 主治:赤白痢。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黃丹5兩,皂莢5挺(去皮,塗酥炙焦黃,去子)。 主治:風癇不問長幼,發作漸頻,嘔吐涎沫。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黃丹半兩(微炒),常山末半兩,虎睛1隻(酒浸,炙令黃)。 主治:小兒瘧疾,發歇寒熱,體顫。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黃丹半兩(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常山半兩。 主治:小兒瘧,寒熱發歇不定。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黃丹1分,定粉1分,蛇蛻皮1分(燒灰),蟬殼1分,青州棗49枚(去核),乾蟾1兩(燒灰),醋小半盞。 主治:下蟲。主治:小兒疳痢不止,下部濕?。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黃丹半兩,密陀僧半兩,定粉半兩(上3味爲細末,用蠟拌,于生鐵铫子內燒如茶褐色),砒霜1分,巴豆1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訶黎勒半兩(煨,用皮,搗羅爲末),麝香1錢。 主治:小兒久赤白痢累醫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