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丹丸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主要由鉛丹、礦物藥物及其它中藥組成,之所以包含鉛丹,是因為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鉛丹,作為一種含鉛的礦物藥,傳統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此外,鉛丹所含的鉛成分在適量的使用下,能夠促進人體對某些疾患的治療。這使得黃丹丸在處理某些特定疾病時,尤其是熱毒和癰腫方面有良好的療效。然而,由於鉛丹的毒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醫學對其使用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因此,目前許多中醫師在開方時會謹慎考慮,甚至選擇替代成分,以降低風險。總的來說,黃丹丸的組成和使用中鉛丹的原因,在於其具備特殊的藥效,但其安全性和毒性問題也不容忽視,應根據臨牀需求謹慎使用。
黃丹丸中包含巴豆,其目的在於增強藥力,促進排毒。
巴豆性烈,味辛,具有瀉下、消腫、祛痰等功效。它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泄,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
在黃丹丸中,巴豆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痰濁壅塞、積聚停滯等病症。然而,巴豆性峻,使用時需謹慎,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避免過量使用造成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黃丹丸 」
主治功效:
赤白痢:赤痢和白痢的合稱。赤痢,又稱血痢,是一種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狀是腹痛、腹瀉、膿血便;白痢,又稱粘液痢,是一種由痢疾桿菌或其他細菌引起的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狀是腹痛、腹瀉、粘液便或水樣便。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巴豆:
- 別名:大巴豆、巴豆子、川巴豆等。
- 性味:辛、苦、溫。
- 歸經:大腸、小腸經。
- 功效: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
- 應用: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2. 鉛丹:
- 別名:丹粉、鉛粉、紅鉛等。
- 性味:微寒,味甘、澀,有毒。
- 歸經:肺經。
- 功效:散結清熱、消腫止痛。
- 應用: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鉛丹辛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鉛丹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總結:
中藥方劑「 黃丹丸 」的主要成分是巴豆和鉛丹。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等症狀。鉛丹具有散結清熱、消腫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外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丹半兩(微炒),常山末半兩,虎睛1只(酒浸,炙令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未發前以溫水送下;5歲以下,每服1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丹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黃丹1兩,白面半兩,巴豆9枚。 主治:赤白痢。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黃丹5兩,皂莢5挺(去皮,塗酥炙焦黃,去子)。 主治:風癇不問長幼,發作漸頻,嘔吐涎沫。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黃丹半兩(微炒),常山末半兩,虎睛1隻(酒浸,炙令黃)。 主治:小兒瘧疾,發歇寒熱,體顫。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黃丹半兩(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常山半兩。 主治:小兒瘧,寒熱發歇不定。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黃丹1分,定粉1分,蛇蛻皮1分(燒灰),蟬殼1分,青州棗49枚(去核),乾蟾1兩(燒灰),醋小半盞。 主治:下蟲。主治:小兒疳痢不止,下部濕?。
黃丹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黃丹半兩,密陀僧半兩,定粉半兩(上3味爲細末,用蠟拌,于生鐵铫子內燒如茶褐色),砒霜1分,巴豆1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訶黎勒半兩(煨,用皮,搗羅爲末),麝香1錢。 主治:小兒久赤白痢累醫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