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壞涎丸」方劑中含有「硇砂」,乃因其具有強力收斂、燥濕、殺蟲之效。硇砂性寒,味鹹,入肝、腎經,能燥濕止癢,清熱解毒,並能抑制涎液分泌,故可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喉嚨發炎、口腔潰瘍等症狀,以及一些與濕熱、蟲毒相關的皮膚病。
然而,硇砂屬劇毒藥物,需謹慎使用,且應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進行配伍,不可自行服用。
壞涎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燥濕 的功效。
壞涎丸主要針對口舌生瘡、口臭、口乾、口苦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與體內濕熱蘊積有關。寒水石性寒,味甘,入心、胃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並可 收斂止瀉,能有效 抑制口水分泌過多,緩解口舌生瘡、口乾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口臭等問題。
壞涎丸中含有密陀僧,乃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 收斂生津: 密陀僧性寒,味澀,入肺經,能收斂津液,止口水過多。壞涎丸主治口涎過多,與密陀僧的收斂生津之效相合。
- 清熱解毒: 密陀僧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解暑熱,止渴生津,對於因熱毒導致的口涎過多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壞涎丸中加入密陀僧,可有效收斂津液,清熱解毒,從而達到治療口涎過多的目的。
壞涎丸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對於壞涎丸所針對的口腔潰瘍、口角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能開竅醒神,止痛止癢,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口脣乾裂、舌苔厚膩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效果。同時,冰片也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能緩解口腔潰瘍帶來的疼痛感。
壞涎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其組成中包含水銀。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強烈的解毒效果,能夠迅速清除體內的風寒、濕邪及有害物質。由於其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水銀在一定劑量下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的代謝,對於一些痰濕阻滯、呼吸困難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然而,水銀的使用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其潛在的毒性不容忽視,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引發重金屬中毒,對神經系統、腎臟等造成損害。因此,在使用含有水銀的中藥方劑時,必須謹遵醫師指示,控制劑量,並定期監測身體狀況,以確保安全有效。在現代醫學發展的背景下,許多傳統中藥方劑已經開始重新評估其成分,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替代品。
壞涎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半夏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壞涎丸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滯,導致的口涎過多、舌苔厚膩等症狀。半夏可以化解痰濕,使口涎減少,達到治療目的。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壞涎丸所治療的症狀,除了口涎過多外,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半夏可以降逆止嘔,緩解患者的嘔吐不適。
壞涎丸方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內侵、脾胃虛寒導致的口涎過多,生薑可以溫脾散寒、止嘔止涎,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此外,生薑還能化痰止咳,對於一些因痰濕壅滯所致的口涎增多,生薑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總而言之,生薑在壞涎丸方中起到溫脾散寒、化痰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口涎過多的症狀。
主治功效
壞涎丸
壞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硇砂、寒水石、密陀僧、冰片、水銀、半夏、生薑等中藥材組成。
組成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之功,適用於治療熱病神昏、暑熱卒厥、小兒驚風等症狀。
-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 **密陀僧:**具有驅蟲殺蟲、止血、清熱解毒、固表止汗、消食化積、燥濕、利水消腫、外用等功效。
- **硇砂:**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收斂止血、止痛消腫等功效。
- **水銀:**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斂瘡生肌等功效。
主治
- 痰液、涎液堆積聚集,導致頭部沉重、煩躁不安,沒有食慾。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 6-9 克,一日 2-3 次。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禁用。
- 有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疾病者慎用。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壞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收斂止血、止痛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痰液、涎液堆積聚集,導致頭部沉重、煩躁不安,沒有食慾等症狀。服用本品應遵醫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傳統服藥法
白礬(燒灰)半兩,天竺黃半兩,半夏1兩(湯浸洗7遍去滑,麩炒微黃),金箔50片,朱砂1兩(細研,以水飛過),皂莢子6半兩(微炒)。
上藥以半夏及皂莢子仁搗羅為末,與諸藥同研令勻,用爛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7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含有硇砂、寒水石、密陀僧、冰片、水銀等有毒中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壞涎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雄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水銀1分(以少棗肉研令星盡),鉛霜1分,甘草半分(末)。 主治:小兒急驚風,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壞涎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七引鄭癒方。 組成:半夏2錢(研,以生薑自然汁搜作餅子,用慢火炙黃乾),粉霜半錢,鉛白霜半錢,巴豆霜半錢,雄黃半錢,蠍梢半錢。 主治:小兒咽喉涎鳴如鋸,兼傷寒身熱面赤。
壞涎丸,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白礬(燒灰)半兩,天竺黃半兩,半夏1兩(湯浸洗7遍去滑,麸炒微黃),金箔50片,朱砂1兩(細研,以水飛過),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主治:脾臟風壅,咽喉內涎唾如膠,心胸妨悶,語聲不利。
壞涎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硇砂2分,寒水石半兩(猛火燒透紅,好酒內淬5-7遍,取出),密陀僧1大分,澱粉1大分,龍腦1分,水銀1大分(將定粉放盞內,與水銀同研,漸漸滴,令似乳),半夏半兩(熱酒燙1度,薑汁浸1宿)。 主治:痰涎壅盛,頭重心煩,飲食不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