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肝救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養血活血,補肝益腎: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養血活血、補肝益腎之功。對於肝血不足、血虛生風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和血調經,安神定志:當歸亦有和血調經、安神定志的功效。平肝救血湯多用於肝血不足、血虛生風所致的眩暈、心悸、失眠等症,而當歸的這些功效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症狀,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質量。
平肝救血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清熱,養血安神: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生津、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的功效。平肝救血湯主要治療肝陽上亢、血虛風燥導致的眩暈、頭痛、失眠等症,而麥門冬的滋陰清熱作用,可緩解肝火上炎,養血安神作用可改善失眠、頭痛等症狀。
- 配伍增效: 平肝救血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芩、丹皮等具有清熱涼血、平肝熄風的作用,而麥門冬的滋陰作用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增強清熱涼血、平肝熄風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平肝救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之功效。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散風寒,解除肝經鬱滯,達到止痛平肝的效果。
-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 川芎還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不足,對於因血瘀阻滯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麻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循環,解除瘀阻,達到止痛平肝的效果。
平肝救血湯中加入三七,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狀。平肝救血湯常用於治療頭部外傷、腦出血等,三七的加入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腫吸收,加速傷口癒合。
- 補氣養血,平肝止痛:三七還具備補氣養血、平肝止痛的功效,能改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等症狀。平肝救血湯以平肝熄風、活血止痛為主要功效,三七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平肝救血湯主治功效分析
平肝救血湯出自多部醫籍,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厥陰感邪所致的病症。根據《竹林女科證治》、《婦科玉尺》及《石室祕錄》等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主治病症:
古籍中明確記載平肝救血湯主治產後厥陰感邪,嘔吐,兩脅脹滿,便血。此症狀羣體現為厥陰經受邪,氣血失調,肝失疏泄,血不歸經的病理狀態。 《竹林女科證治》更指出,若產後出現此症而不及時治療,便會導致便血。 《石室祕錄》則強調此方一劑即可止血並消除兩脅脹滿,避免病情惡化至嘔吐及便血並發。
二、治療原理:
平肝救血湯的組成藥物及其功效如下: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其補血作用能改善產後失血導致的血虛狀態,活血作用則能促進血瘀的消散。
- 麥門冬: 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產後陰血虧損,麥門冬的養陰作用能滋養陰液,緩解陰虛所致的煩躁、嘔吐等症狀。
-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調經止痛。其活血行氣之功,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兩脅脹滿等症狀。
- 三七: 化瘀止血,消腫定痛,補血益氣。三七具有顯著的止血和活血化瘀功效,能有效治療產後便血。
綜合以上藥物功效,平肝救血湯的治療原理在於:養陰補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氣。方中麥門冬養陰生津,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三七化瘀止血,四藥合用,標本兼顧,從根本上改善產後血虛、血瘀、氣滯等病理狀態,從而達到治療產後厥陰感邪,嘔吐,兩脅脹滿,便血等症狀的目的。
三、方劑特色:
平肝救血湯的組成藥物相對簡潔,但藥物搭配精妙,藥性平和,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活血化瘀,避免了過於溫燥或寒涼的弊端。其治療產後厥陰感邪所致的出血與脹滿的功效,在多部醫籍中得到驗證,反映了古人對產後病證的深入認識和精湛的臨牀經驗。
總之,平肝救血湯是一劑治療產後厥陰感邪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養陰補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氣,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方中藥物搭配合理,功效顯著,值得深入研究和臨牀應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麥冬(去心)1兩,川芎5錢,三七(研)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救血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三。 組成:當歸1兩,麥冬(去心)1兩,川芎5錢,三七(研)1錢。 主治:産後厥陰感邪,嘔吐,兩脅脹滿,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