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肺飲

瀉肺飲

XIE FE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3%
胃經 13%
脾經 13%
大腸經 9%
心經 9%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瀉肺飲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瀉肺飲多用於風寒襲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防風可疏散外邪,宣通肺氣,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化痰、通鼻竅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瀉肺飲中常含有辛涼解表藥物,如麻黃、桂枝等,容易引起燥熱。防風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辛涼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人體的刺激,提高藥物療效。

瀉肺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肺熱咳嗽常伴有痰黃稠、口乾咽痛等症狀,黃芩可清熱解毒,瀉肺降火,有效改善上述症狀。
  2. 止咳化痰:黃芩除了清熱瀉火外,還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對於肺熱咳嗽引起的痰多、咳喘等,黃芩能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瀉肺飲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肺熱燥咳: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肺熱燥咳往往伴隨口乾咽燥、脣乾舌紅等症狀,白芍可滋陰潤燥,緩解肺熱,並有助於止咳化痰,緩解肺部的燥熱。
  2. 調和藥性:瀉肺飲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杏仁等,性味偏燥,容易耗傷津液。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柔肝、和中緩急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

總之,白芍在瀉肺飲中發揮着滋陰潤肺、和中緩急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肺熱燥咳,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瀉肺飲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一、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其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功效,能有效緩解肺氣鬱滯、痰液壅盛所致的咳嗽、胸悶、咽喉腫痛等症。

二、排膿消腫:桔梗亦具有排膿消腫之效,能促進肺部炎症的消退,對於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具有輔助作用。

因此,桔梗在瀉肺飲中發揮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肺熱壅盛、痰溼阻肺等症。

瀉肺飲中加入大黃,乃因其具有瀉熱通便之效。

肺熱壅盛,往往伴隨便祕,大黃苦寒,能清熱瀉火,通腑導滯,並可引熱下行,使肺熱得以降解。

此外,大黃亦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進而減輕肺熱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瀉肺飲中加入大黃,有助於清熱解毒,通便化瘀,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瀉肺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肝虛雀目,恐變成內障」,即肝陰不足導致的夜盲症(雀目),並有轉化為內障(如白內障)之風險。古代醫家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血虛或肝熱上攻皆可影響視力。此方通過瀉肺清熱、疏風養陰,間接調理肝目關係,防止病情惡化。


二、組成與治療邏輯

1. 藥物組成與配伍

  • 防風(去叉):辛溫,散風勝濕,緩解肝風上擾導致的目疾,兼可止痛。
  • 黃芩(去黑心):苦寒,清肺與肝膽之火,針對熱毒上攻所致目赤。
  • 芍藥:酸寒,養肝血、斂陰柔肝,補肝虛而明目。
  • 桔梗(炒):宣肺氣,引藥上行至頭目,兼清利咽喉。
  • 大黃(炒):瀉熱通腑,導肺胃熱邪下行,釜底抽薪以防熱灼陰液。
  • 芒消(後下):助大黃瀉熱通便,清除臟腑積熱。

2. 方義推論

此方名為「瀉肺飲」,但實則肝肺同治

  • 肺熱與肝目的關聯:肺主氣,肝藏血。肺熱不降可灼傷肝陰(金剋木),或肝鬱化火反侮肺金。方中黃芩、大黃瀉肺胃實熱,防風散外風,芍藥養肝,形成「清上補下」之勢。
  • 「瀉肺」以保肝陰:肺為水之上源,瀉肺熱可防熱邪下劫肝腎之陰,從而緩解肝虛雀目(夜盲)。
  • 通腑泄熱:大黃、芒消使熱從大便出,減少上炎之勢,間接護目。

3. 臨牀應用延伸

雖主述為肝虛雀目,但方中清熱藥居多,推測患者或有肝虛兼肺胃實熱之象,如:

  • 夜盲伴見目赤、便祕、口苦等熱證。
  • 風熱或肝火夾雜,導致視物模糊、畏光流淚。

此方體現「治病求本」思想,通過瀉肺通腑、清熱養肝,從根源調理目疾,非單純滋補肝血。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叉)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芍藥1兩,桔梗(銼,炒)1兩,大黃(銼,炒)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入芒消半字,去滓放溫,食後臨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肺飲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因此,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白內障夜盲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瀉肺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組成:防風(去叉)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芍藥1兩,桔梗(銼,炒)1兩,大黃(銼,炒)1兩。 主治:肝虛雀目,恐變成內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