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肝防風湯

XIE GAN FA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1%
胃經 11%
脾經 11%
心包經 11%
心經 11%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瀉肝防風湯」中加入「防風」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散風寒,兼解表止痛: 防風性辛溫,入肺經、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方中肝經風熱上擾,可引發頭痛、眩暈等症狀,而防風能疏散風寒,清熱止痛,緩解肝經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防風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協同增強療效。例如,防風與柴胡、黃芩等藥物配伍,可清熱解表,疏風止痛;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伍,可散寒止痛,通鼻竅。

總而言之,防風在「瀉肝防風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並與其他藥物配伍,增強療效,從而達到治療肝經風熱上擾的功效。

瀉肝防風湯中加入茺蔚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茺蔚子性平,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瀉肝防風湯主要針對肝鬱氣滯引起的頭痛、頭暈、目眩、胸脅脹痛等症,茺蔚子可通過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症狀。
  2. 調和氣血,助藥力:茺蔚子能調和氣血,促進藥物吸收,並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加強瀉肝防風湯的整體作用,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瀉肝防風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火通便:大黃味苦寒,性急降,善於清熱瀉火、通腑泄熱。方中肝風內動,多因肝火熾盛,鬱熱內擾所致。大黃入肝經,能瀉肝火、清肝熱,使肝火下降,達到熄風止痙的效果。
  2. 清熱解毒:大黃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肝風內動時,常伴有熱毒內蘊,大黃可清熱解毒,使邪氣外泄,減輕肝風症狀。

因此,大黃在瀉肝防風湯中,既可瀉肝火通便,又可清熱解毒,起到瀉肝止風的作用。

瀉肝防風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利咽: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效,能開宣肺氣,使肺氣通暢,有助於緩解風熱犯肺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2. 散結消腫: 桔梗亦能散結消腫,有助於清除咽喉部痰液,促進炎症消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桔梗還能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防風、柴胡等,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達到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瀉肝防風湯,出自《傷寒論》,主要成分包括防風、茺蔚子、大黃、桔梗,主治功效為眼睛發紅疼痛。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四者合用,共奏清肝瀉火、祛風散熱之功。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防風能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桔梗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三藥合用,具有清肝瀉火、祛風散熱、明目退翳之效。

瀉肝防風湯主治眼睛紅腫疼痛、目赤澀痛、羞明流淚等症,可用於治療急性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眼科疾病。

本方清肝瀉火,祛風散熱,明目退翳,為治療眼科疾病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叉)2兩,茺蔚子2兩,大黃(銼,炒)2兩,桔梗(銼,炒)2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半錢匕,食後、臨臥溫服。如已疏利,即不用入芒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瀉肝防風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防風(去叉)2兩,茺蔚子2兩,大黃(銼,炒)2兩,桔梗(銼,炒)2兩。 主治:目赤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