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砂飲

縮砂飲

SUO SHA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20%
肺經 16%
腎經 12%
肝經 12%
心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膀胱經 4%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縮砂飲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降逆:沉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縮砂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嘔吐等症。沉香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並能降逆止嘔,緩解嘔吐症狀。

2. 芳香化濕:沉香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化濕止嘔。縮砂飲中若伴有濕濁停滯,沉香可芳香化濕,促進濕氣的代謝,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

縮砂飲方中包含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和胃止嘔: 砂仁味辛溫,性燥,能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溫脾止嘔的功效。方中縮砂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食積不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泛酸等症狀,而砂仁的加入可以促進消化,緩解食積,並溫和脾胃,起到止嘔的作用。
  2. 行氣解鬱,理氣和中: 砂仁還有行氣解鬱、理氣和中的功效。方中縮砂飲的組成中常含有陳皮、香附等理氣藥物,而砂仁的加入可以與之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行氣解鬱的效果,使脾胃氣機通暢,促進消化吸收,達到治療效果。

縮砂飲方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之效。縮砂飲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烏藥在此方中起著理氣止痛,緩解腹部不適的作用。
  2. 溫脾散寒:縮砂飲中常加入一些寒涼藥物,如縮砂仁、厚朴等,以瀉脾胃之熱。烏藥溫中散寒,可與寒涼藥物相配,避免寒涼之性過甚,避免損傷脾胃陽氣,起到溫脾散寒的作用。

縮砂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縮砂飲主治脾胃氣滯,而肝氣鬱結往往會影響脾胃功能,香附的加入可以協同縮砂、厚朴等藥物,疏肝解鬱,暢通氣機,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
  2.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香附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作用。它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緩解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縮砂飲中加入香附,可以增強其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縮砂飲中添加甘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縮砂飲中含有多味藥性較強的藥材,如厚朴、枳實等,甘草的加入可以調節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甘草與厚朴、枳實等合用,可以加強其行氣消脹、降逆止嘔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縮砂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於「心腹痛」,其機理在於調和中焦氣機。心腹痛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多與脾胃氣滯、寒濕中阻或飲食積滯相關,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作痛。縮砂飲以化濕行氣、消積導滯為主要方向,使氣機通暢而痛自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縮砂仁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為行氣和中、醒脾開胃之要藥。
    • 能消散中焦濕濁,溫疏通滯,適用於寒濕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
  2. 輔藥:蘿蔔子(萊菔子)

    • 生用研汁,取其「生升熟降」之性。生萊菔子汁辛甘而涼,能宣通肺胃氣機,助砂仁升散濕濁;炒後兼有降氣消食之功,化解食積。
    • 以汁反覆浸煨砂仁,使砂仁兼得萊菔子「行滯不傷正」之效,兩者相輔相成:
      • 浸製工藝:透過萊菔子汁多次浸透與慢炒,砂仁辛香之性更趨溫和,避免燥烈傷陰,同時強化其消積導滯之力。
      • 動靜結合:砂仁偏走竄,萊菔子汁潤制後,柔其燥性,使行氣而不耗氣。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濕滯並治:砂仁主化濕,萊菔子主消積,針對「濕阻氣滯」與「食積鬱熱」之複合病機。
  • 升降相因:萊菔子汁生用有升發之性,炒後轉降,與砂仁協同調理脾胃升降樞紐,使氣機復常。
  • 米飲送服:借穀氣護胃,防行氣藥之辛散傷中,亦助藥力綿長作用於脾胃。

四、推廣應用
此方雖簡,然組方思路清晰,適用於輕中度「脾胃氣滯型心腹痛」,尤以飽食後脹痛、噯氣不暢者為宜。若兼寒象(如冷痛喜溫),可佐生薑汁調服;若偏鬱熱(口苦舌黃),可稍加枳實增強泄熱之力。

傳統服藥法


縮砂仁、蘿蔔子(研自然汁,浸縮砂仁1宿,炒乾又浸,又炒,不壓。蘿蔔子汁多,浸數次炒乾)。
以縮砂為細末。
每服1大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腹痛前列腺炎胰臟炎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腎絲球腎炎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腹部腫大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縮砂飲,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四。 組成:縮砂仁、蘿蔔子(研自然汁,浸縮砂仁1宿,炒乾又浸,又炒,不壓。蘿蔔子汁多,浸數次炒乾)。 主治:氣脹,氣蠱。

縮砂飲,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沉香1兩,縮砂仁2兩,烏藥2兩,淨香附4兩,甘草(炙)1兩2錢。 主治:和胃氣,消宿食,理腹痛,快膈調脾。主治:心腹痛。

縮砂飲, 出處:《家庭治病新書》。 組成:縮砂5粒,制香附1錢5分,蘇梗1錢5分,白芍1錢5分,仙半夏1錢5分,杜仲2錢,續斷2錢,黃芩1錢,白朮1錢。 主治:胎前體弱,腰痛,氣分不舒或嘔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