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蔥敷劑

硫蔥敷劑

LIU CONG FU J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雲南醫學雜誌》1965;(3)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7.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大腸經 18%
肺經 13%
胃經 13%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硫蔥敷劑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炎:硫磺具有抗菌、殺蟲、消炎的功效,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並減輕炎症反應。對於皮膚感染、濕疹、癬症等疾病,硫磺能有效控制病菌蔓延,促進傷口癒合。
  2. 止癢止痛:硫磺能抑制皮膚的神經末梢,減少瘙癢和疼痛感。對於皮膚瘙癢、疼痛,以及由濕疹、癬症引起的瘙癢,硫磺能起到緩解作用,提升患者舒適度。

硫蔥敷劑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 蔥白性溫,具有散寒解表、溫通經絡的功效。其辛辣的氣味可以刺激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蔥白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消腫排膿: 蔥白中含有揮發油、硫化物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消炎、消腫、排膿功效。對於膿腫、瘡瘍等病症,蔥白可以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硫蔥敷劑中加入蔥白,可以發揮散寒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對於某些外傷或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硫蔥敷劑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首載於古代民間驗方,主治「遺尿」,即夜間睡中小便自遺、難以控制的症狀。中醫認為遺尿多與腎陽不足、膀胱氣化失司相關,因腎主水液代謝,陽虛則下焦固攝無力。硫蔥敷劑以「臍療」(敷貼神闕穴)為法,透過藥物外治激發經氣,溫煦下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硫黃(45克)

    • 性味:大熱,有毒,歸腎、大腸經。
    • 功效:傳統用於「補火助陽」,其大熱之性可直入下焦,溫補命門之火。腎陽得充,則膀胱氣化復常,遺尿自止。硫黃外用自古多用於疥瘡、風湿,然其溫通之力亦可透過臍部滲透經絡,激發陽氣。
  2. 鮮蔥白(7個)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 功效:蔥白辛散溫通,能宣通上下陽氣,古代外治方中常用其「通陽開竅」之性。此處配伍硫黃,一則緩和硫黃峻烈之性,二則借其辛散走竄之力,助藥性透達臍部深層經脈,尤能通調任脈(神闕穴屬任脈,與腎、膀胱相繫)。

配伍思路與作用機制

  • 溫腎固脬:硫黃為主藥,針對腎陽虛之本,直接溫補下焦;蔥白為佐使,引藥入經,並散寒通絡。二藥相合,體現「內病外治」之理,透過臍部(神闕穴)吸收藥力,激發命門之火,使腎氣得固、膀胱約束有權。
  • 經絡調控:神闕穴為先天之根,與臟腑經絡聯繫緊密。硫黃之熱性與蔥白之通性,透過穴位刺激,可調節任脈與腎經氣血,恢復水液代謝平衡。

潛在科學解釋
現代研究顯示,硫黃含硫元素,可能透過皮膚吸收影響局部微循環;蔥白含揮發性硫化物(如大蒜素),具抗菌與促進滲透作用,或可增強硫黃的經皮吸收效率。二者結合或能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夜間膀胱過動現象。

此方體現「簡便驗廉」的民間智慧,以熱藥配伍通藥,標本兼顧,契合中醫「溫陽化氣」的核心治法。

傳統服藥法


生硫黃末45克,鮮蔥白7個。
止遺尿。
將蔥白搗爛,和入硫黃末,睡前敷於臍部,次晨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尿失禁夜間頻尿多尿夜間遺尿

相同名稱方劑


硫蔥敷劑, 出處:《雲南醫學雜誌》1965;(3)。 組成:生硫黃末45g,鮮蔥白7個。 主治:止遺尿。主治:遺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