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君妙神散
ZHEN JUN MIAO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十一引《坦仙皆效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真君妙神散中包含硫磺,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殺蟲: 硫磺性味辛溫,具有燥濕殺蟲之效。方中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瘡等。硫磺可燥濕除熱,殺滅蟲菌,並能止癢消腫,改善病症。
- 疏風解表: 硫磺亦可疏散風邪,用於治療風寒、風熱表證。真君妙神散中,硫磺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疏風解表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真君妙神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原理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皮膚瘡瘍諸症,分類如下:
- 瘡瘍腫毒:如「惡瘡、癰疽頑硬、散漫不作膿」,此類病症多屬陽證未潰或陰疽久不化膿,提示方藥具「拔毒透膿」或「溫通消散」之效。
- 皮損濕爛:如「皮破血流、濕爛痛苦」,屬濕熱或血熱夾濕所致,推測能「燥濕斂瘡」。
- 皮膚熱毒:如「天泡(皰瘡)、火丹(丹毒)、肺風酒刺(痤瘡)」等,反映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癢作用。
- 風邪滯絡:如「赤白遊風(過敏性皮炎)、魚脊瘡(带状疱疹?)」,可能具祛風通絡之能。
二、組成推理與治療原理
主藥硫黃:
- 性溫燥,歸腎、大腸經,傳統用於「殺蟲止癢、溫陽散寒」。
- 外用可溶解角質(如治疥癬)、抑制微生物(古人觀察對潰瘍腐肉的殺蟲效果),針對「頑瘡不斂」可能取其「腐蝕敗肉」或「促進生肌」的雙向作用。
- 溫通之性可助氣血運行,改善「陰疽不化膿」之僵腫。
輔藥蕎麥粉:
- 性涼,具「清熱利濕、收斂止血」之功。《本草綱目》載其「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
- 外敷可吸附滲液(針對濕爛)、緩解硫黃的溫烈之性,二者寒溫相制,形成「清熱不傷陽,溫通不助火」的配伍。
三、方劑配伍邏輯
- 溫涼並用:硫黃溫燥攻毒,蕎麥粉涼潤緩和,適用於「寒熱錯雜」之瘡瘍(如頑瘡久潰伴紅腫)。
- 物理作用:
- 硫黃研磨外敷可形成微小顆粒,直接作用於瘡面殺蟲斂瘡;
- 蕎麥粉與水調和後成黏稠劑型,既能固定藥粉,亦能保護創面。
- 「從治」思維:對於「散漫不作膿」之陰證,以硫黃之溫促其發越;對「熱毒」症狀,借蕎麥清解,體現「因勢利導」的治法。
四、潛在治療原理
- 抗菌消炎:硫黃含硫化合物,現代證實可抑制細菌、真菌;蕎麥中的黃酮類亦有抗炎作用。
- 促進癒合:硫黃可能刺激局部微循環,加速組織修復;蕎麥粉的澱粉成分能形成保護膜,減少摩擦刺激。
總結:此方以硫黃為主,峻藥緩用,通過溫通與清涼的巧妙配伍,針對皮膚瘡瘍的複雜病機(毒、濕、熱、瘀),體現中醫「異病同治」與「外治調樞」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好硫黃3兩,蕎麥粉2兩。
上為末,井水和,捏小餅,曬乾收之。
臨用細研,新汲水調敷之。
真君妙貼散(《仙傳外科集驗方》)、妙貼散(《中國醫學大辭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真君妙神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一引《坦仙皆效方》。 組成:好硫黃3兩,荞麥粉2兩。 主治:一切惡瘡。癰疽諸毒頑硬惡瘡,散漫不作膿,及皮破血流,濕爛痛苦,天泡,火丹、肺風酒刺、赤白遊風、魚脊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