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隘不二散

TONG AI BU ER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通隘不二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寒濕或氣滯所引起的腸胃不適、腹痛等症狀。其中,硫磺作為該方劑的重要成分之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硫磺具有良好的降火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濁氣,促進腸道的通暢。其獨特的性質能夠有效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減少腹部脹氣和疼痛的發生。

其次,硫磺還具備溫暖陽氣、活血化瘀的效果。中醫理論認為,腸胃的運行需要陽氣的支持,硫磺的溫熱性質能夠提升腸道的運動能力,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最後,硫磺在方劑中能夠配合其他成分,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因此,將硫磺納入通隘不二散中,是基於其促進腸道健康和改善不適症狀的多重功效。

主治功效


通隘不二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外科大成》記載之通隘不二散,僅以硫磺、靛花二味藥組成,主治「結毒發於咽,腐爛疼痛,湯水難入者」。此方劑針對咽喉部感染所致的嚴重症狀,其治療原理可從藥物功效分析:

硫磺: 方中用量較大,為君藥。古籍記載其性溫,具有溫腎壯陽、殺蟲止癢、燥濕通便等功效。在此方中,其主要作用並非溫腎壯陽,而是著重於其殺蟲止癢及燥濕的特性。咽喉部感染,多由外邪入侵或內毒蘊結所致,可能伴隨有蟲毒或濕邪。硫磺具有殺滅病原微生物及燥濕解毒的作用,能直接作用於病竈,清除感染源,緩解腐爛疼痛的症狀。

靛花: 用量較少,為臣藥。靛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在這個方劑中,它輔助硫磺,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進一步消滅致病因素,減輕炎症反應,配合硫磺的燥濕作用,使咽喉部的腫脹、疼痛得以緩解,改善湯水難入的症狀。

綜上所述,通隘不二散通過硫磺的殺蟲燥濕及靛花的清熱解毒,雙管齊下,直接作用於咽喉部感染病竈,以達到消滅病原體,緩解炎症,消除疼痛,改善吞嚥功能的目的。方中藥物簡單,但針對性強,藥效直接,能有效治療咽喉部嚴重感染,表現出古方簡潔而有效的特點。 方劑的組成和功效,與古代對咽喉部感染的病理認識密切相關,反映了當時醫家對疾病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硫黃1錢,靛花1分。
上為細末。
用涼水1酒鐘調服。外吹紫粉人中白散,或用紅粉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通隘不二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硫黃1錢,靛花1分。 主治:楊梅結毒發於咽,腐爛疼痛,湯水難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