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硫飲

生硫飲

SHENG LIU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硫飲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止癢:硫磺性味辛溫,具有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作用,可有效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

2. 解毒消腫:硫磺亦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外傷感染。

因此,生硫飲中加入硫磺,主要針對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發揮驅風止癢、解毒消腫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硫飲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該方主治因長期飲酒、氣滯血瘀或寒凝敗血導致之「氣鱉」、「血鱉」等頑積之症。古籍所述症狀如「大者如鱉,小者如錢」,並可上攻喉咽、下蝕肛門,或藏於脅背、腸腹,實為酒毒與寒凝血瘀互結所生之病理產物,屬中醫「癥瘕積聚」範疇。

  1. 病因病機

    • 嗜酒生濕熱:酒性辛熱,久飲易釀濕熱,濕濁內停,阻遏氣機,致氣滯血瘀。
    • 寒凝血瘀:若素體陽虛,或酒後受寒,酒毒與寒邪相搏,敗血凝滯,形成「血鱉」。
    • 氣滯成積:氣機不暢,血行不順,瘀血與痰濁膠結,化為「氣鱉」。
  2. 症狀特點

    • 所述「鱉」為比喻,實指體內堅硬不移、形狀不規則之包塊,可能類似現代醫學之腫瘤、息肉或血栓等病變,伴隨疼痛、潰瘍(如蝕肛)、壓迫(如頃喉)等表現。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生硫黃

  • 性味功效:大熱有毒,歸腎、脾經,具補火助陽、溫通散結、除冷積之功。《本草綱目》載其可「補虛勞,消癥積」,善逐沉寒痼冷與宿瘀。
  • 作用機理
    • 溫陽化凝:藉其大熱之性,破除酒毒與寒邪膠結之瘀血,使「血鱉」得溫則散。
    • 通陽行氣:氣滯因寒而起,硫黃助陽氣宣通,間接解氣機壅滯,瓦解「氣鱉」。

2. 輔藥:老酒

  • 性味功效:辛甘溫,能活血通絡、助藥行散,亦可引藥入血分。
  • 配伍意義
    • 協同硫黃:酒之辛散加強硫黃溫通之力,助其穿透凝滯之瘀血與痰濁。
    • 減毒緩性:老酒(陳年黃酒)性較醇和,可稍制硫黃燥烈之毒,兼防其傷胃。

3. 治療思路

此方以「溫通攻逐」為核心,針對寒、瘀、毒互結之證:

  • 寒者熱之:硫黃大熱直折陰寒,從根本解除血瘀成因。
  • 結者散之:借酒行藥勢,破有形之積滯,使癥瘕逐漸消融。
  • 標本兼治:不僅攻邪,硫黃補火助陽之效可改善陽虛體質,防積聚再生。

總結

「生硫飲」為古代峻劑,專攻寒凝血瘀與酒毒交阻之頑疾,其效基於硫黃「以熱破寒、以毒攻毒」的特性,佐酒增強藥力。然須注意,此類方劑適用於實寒證,若見陰虛火旺或熱毒內蘊者,反致助火傷陰,現今臨床宜權衡利弊後謹慎施用。

傳統服藥法


生硫黃末。
老酒調下,常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生硫飲,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一引《直指》。 組成:生硫黃末。 主治:嗜酒,任氣,血凝於氣,則爲氣鱉;嗜酒痼冷,敗血入酒,則爲血鱉;大者如鱉,小者如錢,上頃人喉,下蝕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腸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