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丹

手陽丹

SHOU YA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手陽丹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原因有二:

  1. 發散風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手陽丹主治風寒濕痹,疼痛麻木等症,蔥白可助藥物發揮疏風解表之效,使寒邪得以散發,疼痛得以緩解。
  2. 通陽散結: 蔥白入陽明經,有通陽散結的作用,可促進氣血流通,解除經絡阻滯,配合藥物以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手陽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陰毒傷寒」,其特徵為:

  • 寒象極盛:手足逆冷、體冷、指甲青色(寒凝血瘀之象)。
  • 陽氣衰微:脈沉細而微,反映陽氣不足,陰寒內盛。
    此證屬陰寒內侵,陽氣被遏,氣血凝滯所致,亟需溫通陽氣、驅散陰寒。

二、組成分析與邏輯推論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 憨蔥(搗如泥)
    • 蔥白辛溫,具發表通陽之效,能宣通上下陽氣,尤擅透達表裡寒邪。
    • 「憨蔥」或指粗壯老蔥,其性更烈,搗泥外敷可刺激皮膚發汗,開毛孔以驅寒。
  • 陳蜂窩(燒存性,為末)
    • 蜂窩(露蜂房)經燒炭存性,減其毒性,存其溫通之性。
    • 蜂房本具祛風攻毒、散結止痛之效,燒炭後偏溫澀,能助陽氣固表,與蔥白相配,一散一收,調和汗出。

2. 外用配伍邏輯

  • 握藥發汗法
    將藥丸握於手心,緊扎手帕,利用手心勞宮穴(屬心包經,可溫通心陽)吸收藥力,激發汗液排出。此為古代「開鬼門」治法,通過汗法驅散表裡陰寒。
  • 汗出原理
    蔥白辛溫走竄,刺激皮膚;蜂窩炭溫澀固表,二者協力使陽氣外達而汗出,又不致過汗傷正。

3. 內服升麻湯輔助

  • 升麻湯(升麻、蔥白、生薑):
    • 升麻升舉陽氣,蔥白通陽,生薑溫中散寒,共助解表散寒。
    • 內外合治,內服溫通、外敷發汗,標本兼顧,強化驅寒之力。

三、治療原理綜論

本方以「溫通發汗」為核心,針對陰寒內盛、陽氣鬱閉之病機:

  1. 外治法激發陽氣
    通過手心握藥,直接溫通手厥陰心包經,促使陽氣從內達外,解除四肢逆冷。
  2. 汗法透邪
    辛溫藥物刺激汗孔開泄,使陰寒隨汗而解,符合「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之旨。
  3. 內外合治
    內服升麻湯調和營衛,外用手陽丹開泄腠理,共奏回陽散寒之效。

四、方名考據與異同

  • 《醫學綱目》稱「正陽丹」、《準繩·傷寒》作「正陽散」,名稱差異可能源於劑型調整(丸、散之別),但核心功用一致,均強調「扶正回陽」之意。
  • 「手陽丹」一名更直指其用法(握於手心)與目標(復陽散寒)。

總結

手陽丹為古代救急治陰寒重症之外用方,結合握藥發汗與內服湯劑,體現「急溫其外,兼調其內」的辨證思路,其力專效猛,適合寒邪深伏、陽氣衰竭之危候。

傳統服藥法


憨蔥5枝(搗如泥),陳蜂窩4-5個(燒存性,為末)。
上為丸,如彈子大。
手心內握定,用手帕緊扎定。須臾汗出,以棉被覆蓋。如手心熱甚,休解開。如服藥時,先服升麻湯5錢,出子蔥連須3枝,生薑5片、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以被覆之,汗出而愈。
本方方名,《醫學綱目》引作「正陽丹」;《準繩·傷寒》引作「正陽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手陽丹,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五。 組成:憨蔥5枝(搗如泥),陳蜂窩4-5個(燒存性,爲末)。 主治:陰毒傷寒,手足逆冷,指甲青色,體冷,脈沉細而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