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黃丸

蛇黃丸

SHE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3%
脾經 19%
腎經 10%
肝經 8%
胃經 6%
膀胱經 5%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蛇黃丸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痙: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蛇黃丸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烏梢蛇在此發揮重要作用,可平息肝風,舒筋活絡,緩解抽搐症狀。
  2. 化痰散結: 烏梢蛇亦能化痰散結,對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亦有一定療效。蛇黃丸中配伍其他清熱化痰藥物,可增強化痰散結之力,更有效地緩解疾病症狀。

中藥方劑[蛇酒]的組成中,包含雄黃。雄黃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但其主要成分砷具有毒性,對人體健康有潛在風險。雄黃中毒可能引發急性中毒或慢性健康問題,因此現代醫療中已不推薦使用雄黃。選擇更安全的藥材替代雄黃,能夠有效保護患者的健康,避免中毒風險。

蛇黃丸中含有「不灰木」,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不灰木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蛇黃丸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病症,而「不灰木」能有效清除毒素,減輕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 不灰木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傷口癒合。這點對於蛇毒入侵導致的組織損傷具有輔助作用。

綜合以上,不灰木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與蛇黃丸的治療目的相契合,因此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蛇黃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血: 蛇黃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其中人參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提升抗病能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2. 溫陽化氣: 蛇黃丸中含有的蛇毒、黃連等藥性偏寒,人參則具有溫陽化氣的功效,能調節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陽氣,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總而言之,人參在蛇黃丸中發揮著補氣益血、溫陽化氣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蛇黃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蛇黃丸中常因蛇毒、黃疸等原因導致脾胃濕熱、痰濁壅盛,茯苓可有效利濕化痰,配合其他藥材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目的。
  2. 佐使藥材,增強療效:茯苓作為方劑中的佐使藥材,能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增強藥效。例如,茯苓可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輔助健脾益氣,使整體療效更佳。

蛇黃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蛇黃丸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藥性較烈。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藥性過於峻猛,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2. 增強療效: 甘草有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作用,與蛇黃丸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消炎止痛,減輕咽喉腫痛等症狀,提高療效。

蛇黃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驅邪辟穢: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古人認為蛇蟲鼠疫等皆為邪祟,而雄黃能驅散這些邪氣,故常被用於驅邪辟穢,預防疾病。

2. 解毒消腫: 蛇毒性烈,可致人中毒甚至死亡。雄黃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可緩解蛇毒對人體的侵害,有助於治療蛇傷。

因此,蛇黃丸中添加雄黃,旨在發揮其驅邪辟穢、解毒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蛇傷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蛇黃丸]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證:心氣不足所致之「驚悸、心風譫語、狂癲」。
此方針對心神失養、痰火上擾之證。「心氣不足」為本虛,氣虛則心神不守,易生驚悸;「心風」指痰熱擾心,引動肝風,症見言語錯亂(譫語)、狂躁癫狂(狂癲)。古代認為此類病症與痰火鬱結、心神不寧相關,屬中醫「癲狂」「怔忡」範疇。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蛇黃(火煅醋淬)

  • 蛇黃為蛇膽結石或礦物類藥,古載能「鎮驚安神」。《本草綱目》謂其治「驚癇疔瘡」。火煅醋淬增強其潛降之性,助鎮攝浮越之心火。

2. 青礞石(2錢)

  • 性沉墜,善「墜痰下氣」,為治痰熱驚癇要藥。其質重能剷除膈間膠固之痰,痰消則心竅自開,狂譫可止。

3. 辰砂(2錢)

  • 朱砂,清心鎮驚、安神定魄。其色赤入心,直折心經浮火,與蛇黃協同鎮攝,治心神恍惚、譫語狂妄。

4. 雄黃(2錢)

  • 解毒辟穢,燥濕化痰。古方常用於痰迷心竅之癲狂,借其辛溫之性開竅逐痰,助青礞石化痰之力。

5. 鐵鏵粉(4錢)

  • 即鐵屑(農具鏵口銼末),煅後入藥。鐵屬金,金能制木,平肝息風;另可補血鎮驚,古人認為「鐵粉重鎮」,能定肝風內動之狂躁。

6. 蒸餅為丸

  • 蒸餅健脾和胃,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兼護中焦。

7. 金銀剪刀股湯送服

  • 剪刀股為古代金屬器具,此湯或取其「金氣」以鎮肝木,暗合「金剋木」之理,抑肝風上擾。

配伍邏輯與作用機理

  1. 重鎮安神為主:蛇黃、辰砂、鐵鏵粉均質重沉降,直達下焦,鎮浮陽、定驚狂。
  2. 化痰開竅為輔:青礞石、雄黃攻逐痰濁,痰消則心竅無阻,神志自清。
  3. 標本兼顧
    • 治標:痰火擾神、肝風內動之急證(狂癲譫語),以金石藥速折其勢。
    • 治本:心氣不足之虛,透過鎮攝使神歸其舍,間接補益。

此方反映古代「重鎮息風、痰瘀並治」思路,適用於痰熱夾風、上蒙清竅之實證,若屬純虛之悸,則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蛇黃1枚(火煅,醋淬),青礞石2錢,辰砂2錢,雄黃2錢,鐵鏵粉4錢(研極細)。
上為末,化蒸餅為丸,如麻子大。
用金銀剪刀股湯,5歲以上吞下,幼兒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精神分裂症妄想狀態四肢抽搐多痰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蛇黃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蛇黃(真者)3個(火煅,醋淬),鬱金7分(一處爲末),麝香1字。 主治:驚癇。

蛇黃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蛇黃1個(煨醋淬7-8次,研細),鬱金2錢,雄黃2錢,鐵粉(篩淨研細)3錢,青礞石1錢,朱砂1錢。 主治:諸癇。

蛇黃丸, 出處:《嬰童百問》卷二引《養生必用》。 組成:蛇黃1枚(火煅,醋淬),青礞石2錢,辰砂2錢,雄黃2錢,鐵铧粉4錢(研極細)。 主治:小兒驚癇,有熱者。

蛇黃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蛇黃3枚(大者;細研),麝香半分(細研),銀箔30片(細研),鬱金3分(爲末),金箔50片(細研)。 主治:小兒驚癇。

蛇黃丸, 出處:《傳家秘寶》卷三。 組成:蛇黃(用文火燒過酒淬)半兩,朱砂(研)半兩,金粉(研)半兩,不灰木(燒)半兩,人參半兩,茯苓半兩,甘草(生用)1分,雄黃(醋煮)1分。 主治:化痰涎。主治:心氣不足,驚悸、心風譫語,狂癲。

蛇黃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組成:人參(去蘆頭)半兩,朱砂(别研)半兩,蛇黃(火煅令赤,醋淬7次,别研)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半兩,天南星(炮)半兩,茯神(去木)半兩,鐵粉2錢半(别研),麝香半錢(别研)。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涎壅驚悸,作癇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