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煮散方劑中包含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驚: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安神定驚之效。其能鎮靜神經,平息躁動,對於驚悸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 琥珀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琥珀煮散方劑中加入琥珀,可以起到安神定驚、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
琥珀煮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相輔相成,增強止痛消腫效果: 琥珀具有鎮痛、止血、消腫之效,而沒藥則善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兩者搭配,可協同作用,加強止痛消腫功效。
二、針對病症,緩解疼痛不適: 琥珀煮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進一步緩解疼痛不適,提高治療效果。
琥珀煮散方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蒲黃性涼,味甘,歸膀胱、肝經,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琥珀煮散主治濕熱下注,膀胱濕熱,小便不利等症,蒲黃的清熱利濕作用,能幫助改善這些症狀。
- 促進琥珀藥力發揮: 琥珀性溫,味甘鹹,歸心、肝、腎經,具有安神定驚、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等功效。蒲黃性涼,能使琥珀的溫性得到緩解,同時也有助於琥珀的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琥珀煮散方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瘀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琥珀煮散主治心火亢盛,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而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消除心火亢盛所致的瘀血,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2.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赤芍亦具清熱涼血之效,可以清解心火,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赤芍還能解毒消腫,對於因心火亢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赤芍在琥珀煮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過其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改善心火亢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琥珀煮散中加入薑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薑黃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琥珀本身也具活血化瘀之功,二者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 消炎止痛: 薑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琥珀則具有鎮痛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可增強止痛效果,緩解病症帶來的疼痛不適。
琥珀煮散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琥珀煮散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與琥珀、乳香、沒藥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效果。
- 消腫止痛: 紅花除了活血化瘀,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腫脹疼痛,紅花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這與琥珀煮散的整體功效相一致,有助於快速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琥珀煮散中加入土瓜根,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土瓜根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其藥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消腫止痛,以及清除自由基等。在琥珀煮散中,土瓜根可輔助琥珀等藥物,消散熱毒、改善炎症,並緩解疼痛,對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有積極作用。
琥珀煮散中含有延胡索,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琥珀煮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延胡索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幫助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理氣止痛: 延胡索還可以理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琥珀煮散中也常加入其他具有理氣止痛作用的藥物,與延胡索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琥珀煮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琥珀煮散治療的病症多爲熱毒內盛、血瘀阻滯,如癰疽瘡瘍、跌打損傷等。牡丹皮的加入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協同琥珀等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
- 配伍相宜: 牡丹皮與琥珀等藥材配伍,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牡丹皮的寒涼之性,可緩解琥珀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牡丹皮的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琥珀的止痛消腫之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琥珀煮散主治「妊娠墮胎後,惡血不出,小腹(疒丂)痛」,即婦人流產後,因瘀血滯留子宮,導致惡露不暢、小腹劇痛之證。此證關鍵在於「瘀血內阻」,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甚至引發血崩或感染。古代醫家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法治之,兼顧調和氣血,促使惡露排出,緩解疼痛。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散劑」形式服用,配合童便、酒煎服或溫酒調下,增強藥力溫通之效。分析其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如下:
1. 活血化瘀核心群
- 琥珀:甘平,入心肝血分,活血散瘀兼能鎮靜安神,針對瘀血內阻兼有心神不寧者。
- 沒藥:苦平,與琥珀共為君藥,散瘀止痛,尤其善治婦人瘀血腹痛。
- 蒲黃:甘平,生用活血祛瘀,炒用止血,此處生用或半生半炒,以化瘀為主。
- 紅藍花(紅花):辛溫,專入血分,破血行瘀,為婦科瘀血證要藥。
- 牡丹皮、赤芍:涼血活血,防瘀久化熱,同時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輔助群
- 延胡索:辛溫,活血行氣止痛,尤善治一身上下諸痛。
- 薑黃:辛溫,破血行氣,通經止痛,與延胡索協同增強氣血流通。
3. 針對性通絡消癥藥
- 土瓜根:苦寒,通絡消癥,《神農本草經》載其「主瘀血月閉」,助清除子宮瘀滯。
- 牛李子:苦平,活血散結,協同土瓜根消散惡血結塊。
4. 配伍特點
- 酒與童便為引:
- 酒:溫通行藥勢,助藥物直達血分。
- 童便:古人認為其能「引血下行」,兼有清熱化瘀之效。
- 涼溫並用:牡丹皮、赤芍涼血防熱化,薑黃、紅花溫通破瘀,形成動態平衡。
三、治療原理綜述
琥珀煮散的設計邏輯圍繞「通瘀—行氣—止痛」三層次:
- 破滯祛瘀:琥珀、沒藥、紅花等直接分解惡血,改善子宮收縮功能。
- 調氣行血:延胡索、薑黃疏通氣機,氣行則血行。
- 防瘀化熱:赤芍、牡丹皮兼顧清熱,防瘀久化熱傷陰。
全方以散劑速達病所,配合酒之辛散,尤其適合產後瘀血夾寒之證,體現中醫「通因通用」之法,通過活血促進子宮修復,而非單純止血。
傳統服藥法
琥珀(研)1錢,沒藥(研)半兩,蒲黃(去苗,切,焙)半兩,赤芍藥(炒)半兩,薑黃半兩,紅藍花半兩,土瓜根半兩,牛李子半兩,延胡索半兩,牡丹皮半兩。
上為散。
每服3錢,以童便、酒各半盞,同煎至7分,溫服,心腹脹痛,每服2錢,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若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煮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三。 組成:琥珀(研)1錢,沒藥(研)半兩,蒲黃(去苗,切,焙)半兩,赤芍藥(炒)半兩,薑黃半兩,紅藍花半兩,土瓜根半兩,牛李子半兩,延胡索半兩,牡丹皮半兩。 主治:妊娠墮胎後,惡血不出,小腹(疒丂)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