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風散

PAI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肺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2%
心經 12%
膀胱經 8%
膽經 8%
胃經 4%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排風散方劑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息風、止痙止痛的功效。排風散主治風邪入絡,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症。天麻能有效平息肝風,緩解痙攣,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祛風止痙的功效。
  2. 疏通經絡: 天麻性平,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排風散中加入天麻,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進一步減輕風邪入侵所致的麻木、疼痛等症狀。

排風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微溫,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排風散主治風寒襲肺、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改善呼吸道症狀。
  2. 散風解表:桔梗具有一定的散風解表功效,可配合其他藥材,如防風、荊芥等,共同發揮解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驅散風寒邪氣,緩解風邪引起的各種症狀。

排風散方中,包含防風,乃因其辛溫解表,祛風止痛之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能散寒解表,驅散外邪;又能祛風止痛,緩解風寒所致之頭痛、肢體痠痛等症。

排風散主治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等症,而防風正好能疏散風寒、止痛解表,故方中收錄之。

排風散方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排風散主治風邪外襲,引起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烏梢蛇可通過祛風止痙,緩解患者的症狀。

2. 疏通經絡: 烏梢蛇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風邪入侵所致的經絡阻滯,達到治療目的。

排風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斂肺止咳: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固精縮尿的作用。排風散主治風寒襲肺,症見咳嗽、鼻塞、流涕等,五味子可斂肺止咳,緩解風邪對肺部的侵襲。
  2. 固表止汗:五味子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收斂汗孔,防止汗液外泄,進一步增強排風散驅散風寒、固護表氣的效果。同時,五味子還能補腎氣,從根本上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

排風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 辛溫解表 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可 散寒止痛溫肺化痰

方劑中加入細辛,一方面可以 驅散風寒,針對風寒表證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狀;另一方面,細辛也能 溫肺止咳,對於風寒引起的咳嗽,以及痰多而清稀者,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細辛的加入,有助於排風散 疏風散寒,溫肺止咳,更有效地治療風寒表證。

排風散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易導致筋骨疼痛,而白芍能緩解這種疼痛,並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祛風寒濕邪。
  2. 調和藥性: 排風散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防風等,多屬辛溫解表藥,易於燥烈。白芍能緩解辛溫藥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達到更好的療效。

排風散中使用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痙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較強的疏風解痙、止痛功效。對於因風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疼痛等症狀,全蠍能夠有效地驅散風邪,緩解痙攣,並止痛。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全蠍亦可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因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也有較好的療效。此功效可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達到更有效的止痛效果。

排風散中加入全蠍,正是利用其疏風解痙、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邪侵襲、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疼痛症狀。

主治功效


排風散主治功效分析

排風散,顧名思義,其主要功效在於「排風」。中醫所指的「風」,包含外感風邪與內生之風,此方劑的組成與功效涵蓋了這兩方面。

一、 兩瞼黏睛外障、風牽喎僻

《奇效良方》與《祕傳眼科龍木論》等醫書皆指出排風散可用於治療「兩瞼黏睛外障」、「風牽喎僻,瞼皮癢赤,時時口眼相牽而動」。這些症狀屬於眼科疾病,多與風邪侵襲,或肝風內動相關。方中:

  • 天麻、全蠍、紅梢蛇(烏蛇):均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可針對風邪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
  • 防風:疏風解表,既能祛除外風,又能緩解因風邪引起的疼痛。
  • 桔梗:宣肺利咽,可引藥上行至頭面部,有助於將藥效集中於眼部。
  • 白芍:養血柔肝,可制約肝風,且能緩解肌肉痙攣。

此組合可有效緩解眼瞼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同時針對眼部發炎、紅腫癢痛等症狀亦有療效。

二、 產後虛羸、中風癱瘓

《聖濟總錄》記載排風散可用於「治產後虛羸,補虛排風散血止痛」、「治中風癱瘓」。

  • 產後虛羸:產婦分娩後,氣血大虛,易受風邪侵襲,出現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方中:

    • 五味子:補益五臟,收斂固澀,可補益產後虛損。
    • 白芍:養血調經,有助於恢復產後氣血。
    • 防風、細辛:祛風散寒,可緩解產後身痛。
  • 中風癱瘓:多因氣血虧虛,肝風內動,或痰瘀阻絡所致。方中:

    • 天麻、全蠍:息風止痙,通絡止痛,可改善中風後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
    • 防風、紅梢蛇:祛風通絡,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障礙。

《女科旨要》亦載有治療產後諸症的方劑,其中也用到與排風散相似的藥物組合,例如防風、天麻、全蠍、白芍等,可見排風散的思路亦適用於婦科疾病的治療。

三、 鼻塞不通,不聞香臭

《奇效良方》提到排風散可「治鼻塞不通,不聞香臭,或生息肉」,方中用到防風、秦艽、吳茱萸、天雄、山芋、羌活等,與排風散主方藥味略有不同,但仍以祛風散邪為主。方中:

  • 防風、羌活:疏風解表,宣通鼻竅。
  • 秦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有助於消除鼻腔的炎症與腫脹。
  • 吳茱萸、天雄:溫經散寒,可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環,緩解鼻塞。

此方劑通過祛風散寒,宣通鼻竅,從而改善鼻塞、嗅覺失靈等症狀。

四、 其他應用

《千金翼方》中記載了一個名為「芫花散,一名登仙酒,又名三建散」的方劑,組方龐大,主治「一切風冷等萬病」。其中包含多種祛風藥物,例如麻黃、烏頭、王不留行、赤車使者、躑躅、茵芋、芫花、五加皮、白芷、莽草、附子、栝蔞、荊芥、天雄、芎藭、藁本等,並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加減。此方雖非排風散,但其治療思路與排風散有相通之處,即通過祛風散邪來治療各種風症。

總結

排風散的應用廣泛,涵蓋眼科、婦科、內科等多個領域。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風」邪理論,通過祛風散邪、通絡止痛、補益氣血等方法,改善由風邪引起的多種症狀。

具體來說:

  1. **針對外風:**排風散通過防風、細辛等藥物,疏風解表,祛除侵襲肌表的外風,從而緩解眼瞼赤癢、鼻塞等症狀。
  2. **針對內風:**排風散通過天麻、全蠍、紅梢蛇等藥物,息風止痙,通絡止痛,改善肝風內動引起的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症狀。
  3. **補虛扶正:**排風散中也包含五味子、白芍等補益藥物,可補益氣血,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適用於產後虛羸等虛證。

綜上所述,排風散是一個以祛風為主的方劑,其應用涵蓋了多種由風邪引起的疾病,通過辨證施治,靈活運用,可有效緩解相關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8分,玄參7分,防風8分,沙參5分,天雄8分,薯藥10分,丹參7分,苦參8分,秦膠7分,山茱萸5分。
上為末。
空腹以防風湯送下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適合於風邪侵襲、氣血阻滯所致的兩瞼粘睛外障、風牽喎僻、瞼皮癢赤、時時口眼相牽而動等症。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動脈粥樣硬化疥癬容易流眼淚鼻塞角膜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鼻息肉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排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白附子1兩,麻黃1兩(去根節),天麻1兩,骨碎補1兩(去毛),白僵蠶1兩,羌活(去蘆頭)1兩。 主治:中風癱瘓。

排風散,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三。 組成:天麻3兩,桔梗3兩,防風3兩,烏蛇2兩,五味子2兩,細辛2兩,芍藥2兩,乾蠍2兩。 主治:兩瞼粘睛外障。風牽喎僻,瞼皮癢赤,時時口眼相牽而動。

排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組成:防風1兩(去叉),秦艽1兩(去苗土),山芋1兩,吳茱萸1兩(湯浸,焙炒),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主治:鼻塞不通,不聞香臭,或生息肉,生瘡。

排風散,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天麻3錢,當歸4錢,赤芍3錢,茵陳3錢,苦參3錢,銀花3錢,膽草3錢,大黃3錢,防風3錢,羌活3錢,白芷2錢,全蠍1錢半,甘草1錢,地膚子3錢。 主治:皮翻粘瞼症。兩眼赤癢,略疼流淚,眼皮上下反粘,亦無雲翳,隻覺昏蒙。

排風散, 出處:《遵生八箋》卷五。 組成:人參3錢,丹參5分,防風3錢,天雄3錢(炮),秦艽3錢,山茱萸3錢,沙參2錢,虎骨(酥炙)5錢,山藥5錢,天麻6錢,羌活3錢。 主治:皮膚瘡癬疥癩,氣滿咳嗽,涕唾稠粘;肺有病,不聞香臭,鼻生息肉,或生瘡疥,皮膚燥癢,氣盛咳逆,唾吐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