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花柳敗毒丸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芒硝味苦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花柳病多伴有熱毒蘊結、濕熱下注等症狀,芒硝可清熱解毒,並促進濕熱排出,有助於改善病症。
- 引藥下行,加強療效: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下焦,加強藥效的發揮。花柳病多涉及下焦,芒硝可以引導藥力直達病竈,提高治療效果。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花柳疾病往往伴隨血瘀,桃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減輕病症。
二、解毒消腫: 桃仁也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幫助清除毒素,減輕腫脹,加速病程恢復。
總而言之,桃仁在花柳敗毒丸中起到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花柳病多屬熱毒蘊結,兼有血瘀阻滯,赤芍可清解熱毒,化解血瘀,緩解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花柳敗毒丸中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赤芍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材的清熱涼血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毒攻毒: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通絡、止痛之功效。花柳疾病多因濕熱毒邪侵犯肌膚而致,全蠍能以毒攻毒,清熱解毒,驅除病邪,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2. 通絡止痛: 花柳疾病常伴有疼痛、瘙癢等症狀,全蠍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緩解患者的痛苦,促進病竈恢復。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川貝母味甘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花柳病多因濕熱毒邪入侵所致,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川貝母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有助於緩解病症。
二、疏散風熱,利咽開音: 川貝母亦能疏散風熱,利咽開音。花柳病患者常有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川貝母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利咽開音,有助於改善咽喉不適。
因此,花柳敗毒丸中加入川貝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潤肺止咳,更能疏散風熱,利咽開音,有利於治療花柳病。
花柳敗毒丸中包含金銀花,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花柳病多為熱毒所致,金銀花能清熱解毒,消散病邪,改善病症。
- 抗菌消炎: 金銀花含有多種抗菌成分,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花柳病。
金銀花在花柳敗毒丸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 瀉火解毒 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作用。對於花柳病所致的熱毒壅滯、濕熱下注等症狀,大黃能 清熱瀉火、解毒通便,將體內毒素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大黃還能 涼血止血,有助於控制病程發展,緩解局部炎症反應。因此,花柳敗毒丸中加入大黃,可謂是藥材搭配的精髓所在,有助於提高藥效。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健脾益腎: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腎之效。花柳病常伴有濕熱蘊結、脾腎虧虛等症,茯苓可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並健脾益腎,促進機體恢復。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花柳敗毒丸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茯苓與之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並助其他藥物利水滲濕,達到協同作用。
花柳敗毒丸中的穿山甲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和消腫作用。穿山甲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減少因感染或炎症引起的腫脹。其獨特的療效能夠促進全身的健康恢復,提升花柳敗毒丸的治療效果,使其對於相關疾病的治療更為有效。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歸膀胱、腎經。其利水滲濕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並利尿消腫;而其清熱解毒之性,可針對因濕熱毒邪所致的花柳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車前子在花柳敗毒丸中起到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花柳病的功效。
花柳敗毒丸中加入蜈蚣,源於中醫理論認為蜈蚣具有「通經活絡」、「解毒消腫」的功效。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止痛定驚之效。其毒性可解毒攻毒,並可通經活絡,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治療梅毒等花柳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蜈蚣還能散瘀消腫,抑制病菌生長,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因此,花柳敗毒丸中加入蜈蚣,是基於中醫理論,並經臨牀驗證,能起到治療花柳病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花柳敗毒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籍,專治「花柳病」(即梅毒)及相關變證。其主治範圍可分三類:
- 毒陷血分:如大便下血、身發梅痘梅疹,反映熱毒深陷血絡,迫血妄行或外發為疹。
- 毒聚體竅:如咽喉腫爛、鼻爛、發脫,乃穢毒上攻頭面諸竅,腐蝕筋肉。
- 毒結癰瘡:如魚口(腹股溝淋巴結腫潰)、便毒(下疳硬結),屬毒邪聚結成癰。
整體以「清血敗毒」為核心,針對梅毒深重、毒勢猖獗之階段,力求從血分透解邪毒。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攻毒逐瘀」為主軸,配伍可分四類:
- 峻下熱毒
- 朴硝、野大黃:瀉下通腑,導火毒從腸道出,合「釜底抽薪」之意。野大黃清熱解毒力強,兼能涼血止血,治便血。
- 破血逐瘀
- 桃仁、赤芍、血蠍:活血散瘀,通絡解毒。血蠍另能生肌斂瘡,助修復潰爛組織。
- 搜剔毒邪
- 全蠍、蜈蚣、炮山甲:蟲類藥走竄力猛,善攻深伏之毒,尤針對頑固結腫(魚口便毒)。穿山甲兼可托毒排膿。
- 清化濕熱
- 金銀花、浙貝母、車前子、茯苓: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利濕導毒下行。浙貝母專治瘡毒腫硬,車前子利尿使毒從溲出。
配伍特點
- 瀉下與透毒並行:既通腑瀉熱,又借蟲藥搜風透毒,雙路夾擊。
- 動靜相佐:活血藥(桃仁、赤芍)與止血藥(血蠍)同用,防破血過甚而加重出血。
- 蜜丸緩攻:煉蜜為丸,峻藥緩圖,減其燥烈之性,適合久病纏綿者。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假設梅毒為「穢毒瘀熱」膠結血分,故以瀉、破、搜、利四法並舉,強行分解毒勢。尤其蟲類藥與大黃合用,體現「毒邪非攻不克」的思維,屬古代治頑惡瘡毒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朴硝2兩,桃仁1兩,赤芍1兩,全蠍1兩,浙貝母1兩,血蠍1兩,金銀花4兩,野大黃 4兩,茯苓5錢,炮山甲5錢,車前子5錢,蜈蚣30條(去頭足)。
清血敗毒。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二錢重。
每服1丸,白開水送下,再服白水1鐘,以助藥力。
忌一切發物、油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花柳敗毒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朴硝2兩,桃仁1兩,赤芍1兩,全蠍1兩,浙貝母1兩,血蠍1兩,金銀花4兩,野大黃4兩,茯苓5錢,炮山甲5錢,車前子5錢,蜈蚣30條(去頭足)。 主治:清血敗毒。主治:梅毒落後,大便下血;梅毒升天,咽喉腫爛,鼻爛,發脫,身發梅痘、梅疹及魚口、便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