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丸

SAN H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3%
心經 13%
肝經 11%
胃經 11%
腎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6%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三合丸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脾、胃、大腸經。其瀉下力強,能清熱解毒,通腑瀉火,涼血止血。三合丸多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腸燥便祕、濕熱下痢等症,大黃在此方中起着通便瀉熱的作用,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熱,達到通便的效果。

此外,大黃還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某些伴有發熱、口渴、便血等症狀的便祕,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三合丸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1.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三合丸中常用於治療便祕、積滯等症,芒硝可以迅速清除腸道積滯,促進排便,達到通便的效果。
  2. 消腫止痛: 芒硝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腫痛、跌打損傷等症。三合丸中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跌打損傷等症,芒硝能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芒硝在三合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既能瀉下通便,又能消腫止痛,是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合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1.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三合丸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等症,杏仁能有效緩解肺燥咳嗽,並促進痰液排出。
  2. 宣肺降氣:杏仁能宣肺降氣,有助於緩解肺氣鬱滯,從而減輕咳嗽、喘息等症狀。

此外,杏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肺燥引發的便祕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杏仁在三合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並輔助治療便祕。

三合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之功效。其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利於消除水腫,並能緩解肺氣壅塞,改善呼吸困難。
  2. 潤腸通便: 葶藶子亦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廢物,有助於緩解便祕,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三合丸中加入葶藶子,可發揮其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用於治療水腫、便祕等症狀。

三合丸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三合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前胡可以幫助驅散寒邪,打開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的效果。
  2. 利氣降逆,和胃止嘔: 前胡兼具利氣降逆的功效,可以緩解氣逆上衝所致的咳嗽、嘔吐等症狀。三合丸中加入前胡,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利氣降逆、和胃止嘔的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三合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一、 和胃降逆止嘔: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之效。三合丸常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狀,半夏能降胃氣、止嘔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陳皮、茯苓等協同作用,達到和胃降逆、止嘔止呃的功效。

二、 燥濕化痰:半夏兼具燥濕化痰之效,可治療痰濕阻滯、胸悶氣喘等症狀。三合丸中常配伍生薑、枳實等藥物,共同起到燥濕化痰、理氣止痛的作用。

三合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絡的功效,可溫暖臟腑、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客於心陽,導致心陽不足、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等症狀,附子能起到溫陽散寒、振奮心陽的作用。
  2. 助陽補腎: 附子亦能溫補腎陽,對於腎陽虛衰,導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附子能起到溫腎壯陽、固攝精氣的作用。

因此,三合丸中加入附子,能有效改善寒邪客體、腎陽不足等病症,起到溫陽散寒、助陽補腎的作用。

三合丸中含有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寧心安神的功效。三合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腹瀉、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赤茯苓可以幫助健脾利濕,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2. 清熱解毒: 赤茯苓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熱,緩解腸胃炎症,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因此,三合丸中加入赤茯苓,可以發揮其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濕熱相關疾病的目的。

三合丸中包含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三合丸用於治療風寒襲肺、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細辛可以溫肺散寒,宣通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細辛性溫,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肺經,發揮更好的療效。三合丸中包含其他藥物,例如麻黃、桂枝等,細辛可以輔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溫肺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三合丸

組成

大黃、芒硝、杏仁、葶藶子、前胡、半夏、附子、赤茯苓、細辛。

整體功效

行氣消積,化痰散結。

主治

五臟寒熱,積聚腹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瘧狀已癒,令不復發。

本方由大黃、芒硝、杏仁、葶藶子、前胡、半夏、附子、赤茯苓、細辛組成,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主治五臟寒熱,積聚腹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瘧狀已癒,令不復發。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三合丸,治五臟寒熱,積聚腹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瘧狀已癒,令不復發。」
  • 《本草正義》卷十七:「三合丸,治五臟寒熱,積聚腹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瘧狀已癒,令不復發。」

傳統服藥法


大黃(銼,炒)2兩半,消石(研)2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2兩半,葶藶子(隔紙炒)2兩半,前胡(去蘆頭)2兩半,夏(湯洗7遍,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
通便,生肌。
上藥除研外,搗羅為末,與消石、杏仁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食後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黃、芒硝瀉下力強,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腹中有鳴叫聲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胃下垂噯氣

相同名稱方劑


三合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大黃(銼,炒)2兩,消石(研)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2兩,葶藶子(隔紙炒)2兩,前胡(去蘆頭)2兩,半夏(湯洗7遍,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 主治:通便,生肌。主治:五臟寒熱,積聚腹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瘧狀已癒,令不復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