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巧湯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和中緩急之效。七巧湯多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痛等症,大棗的補脾健胃作用,可促進消化,緩解腹痛,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2. 緩解藥物毒性,調和藥性:大棗性甘,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緩解其他藥物對人體的毒性反應。七巧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峻烈的藥物,大棗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烈,降低藥物對人體的刺激。
七巧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之效。七巧湯多用於寒凝血瘀、經行不暢等症,肉桂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
- 引藥入腎:七巧湯中多用補腎藥物,肉桂可引藥入腎,增強藥物療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
肉桂在七巧湯中起到溫陽散寒、引藥入腎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更好地治療寒凝血瘀等症。
七巧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能宣肺降氣,疏散風寒,對於肺氣鬱滯、痰多咳嗽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杏仁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緩解因肺熱燥咳引起的便祕。
因此,七巧湯中加入杏仁,可以有效改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達到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效果。
七巧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七巧湯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改善咽喉部位的炎症反應,使聲音恢復正常。
- 利氣行水: 桔梗還具有利氣行水的功效。七巧湯中常會加入一些具有利水作用的藥材,如茯苓、豬苓等,桔梗可以協同這些藥材,促進水液代謝,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痰液和水溼,緩解咽喉腫痛,達到更佳療效。
七巧湯中加入大米,並非傳統中藥材,而是作為「飯米飲」的形式存在,其作用主要有二:
一、 調和藥性: 大米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作用,可緩和藥材的寒涼或燥熱之性,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過於峻猛而損傷脾胃。
二、 增加營養: 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補充體力,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因此,七巧湯中的大米並非單純的「食材」,而是具有重要的藥效和營養價值,與其他中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七巧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七巧湯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生薑的溫中散寒之效能能有效緩解寒邪對脾胃的侵襲,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功能。
- 和胃止嘔: 生薑能和胃止嘔,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七巧湯中加入生薑,不僅能溫中散寒,更能和胃止嘔,使藥物更加有效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巧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濕痰乘邪入胃既久,邪去而胃虛,氣上生呃,致兀兀不已」,意指長期濕痰夾雜外邪侵擾脾胃,邪氣雖退但脾胃已虛,胃氣上逆引發持續呃逆(打嗝不止)。其病機關鍵在於:
- 濕痰滯胃:痰濕久積,阻礙脾胃升降。
- 胃虛氣逆:脾胃受損後失於和降,氣機上沖。
- 邪去正傷:外邪雖除,但正氣未復,機能紊亂。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甘溫調補脾胃為主,佐以辛散化痰、輕宣氣機之品,標本兼顧:
大棗、桂圓(龍眼肉)
- 補益脾胃,養血安神,針對「胃虛」之本。大棗甘緩和中,桂圓補心脾之氣,助脾胃恢復運化。
甜杏仁、桔梗
- 宣降肺胃之氣:甜杏仁潤肺下氣,桔梗開提肺氣,二者一降一宣,調理氣機升降,緩解呃逆。
荔枝核、淡薑渣
- 理氣散結,溫胃化痰:荔枝核行散滯氣,薑渣溫中化痰,針對濕痰滯留氣滯之標。
粳米
- 益胃生津,助藥力溫和輸布,協調諸藥。
配伍特點
- 補中寓通:以大棗、桂圓補虛,結合荔枝核、薑渣行氣化痰,補而不滯。
- 調氣止呃:杏仁、桔梗調節上中二焦氣機,使胃氣得降。
- 輕靈平和:全方藥性溫和,適合病後胃虛殘餘痰濕之證,避免峻烈傷正。
推論潛在功效
除止呃外,此方可延伸用於:
- 脾胃虛弱伴輕微痰濕,症見脘悶、噯氣。
- 病後調理,恢復脾胃升降功能。
其原理在於通過補益、理氣、化痰三力並行,重建中焦氣機循環。
傳統服藥法
大棗2枚(去核),桂圓2枚(去殼核),甜杏仁7粒(去皮尖),荔核肉3枚,甜桔梗3斤,粳米49粒,淡薑渣3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濕痰乘邪入胃,久而化熱,邪去而胃虛,胃氣上逆,發為呃逆者。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巧湯, 出處:《良方合璧》卷上。 組成:大棗2枚(去核),桂圓2枚(去殼核),甜杏仁7粒(去皮尖),荔核肉3枚,甜桔梗3斤,粳米49粒,淡薑渣3分。 主治:濕痰乘邪入胃既久,邪去而胃虛,氣上生呃,致兀兀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