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聖丸

QI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二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腎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12%
肺經 12%
心經 8%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肝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七聖丸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祛風散寒:羌活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七聖丸作為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的方劑,羌活有助於驅散寒邪,解除經絡痺阻,緩解疼痛。
  2. 升陽解表:羌活同時具有升陽解表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使陽氣上升,對於風邪引起的表寒症狀,如頭痛、鼻塞、流涕等,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七聖丸中加入羌活,可以增強方劑的解表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七聖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七聖丸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使機體抵抗外邪入侵,從根本上改善瘡瘍的病症。
  2. 扶正祛邪: 七聖丸中多用辛涼解毒之藥,容易耗傷正氣。黃耆則能補益正氣,扶正祛邪,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機體元氣,確保治療效果。

七聖丸方劑中包含白附子,主要是利用其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的功效。

白附子性溫,入肝、腎經,可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邪,對於寒邪客於經絡,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白附子還具有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關節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白附子在七聖丸方劑中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夠有效治療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

七聖丸中包含沙苑子,主要基於其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的功效。

沙苑子性溫,味甘,入腎、肝經,能補腎益精、固精止遺,並可養血生津。而七聖丸主治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等症狀,正是沙苑子擅長治療的範疇。此外,沙苑子還可增強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治療由腎虛引起的各種病症有輔助作用。因此,將沙苑子加入七聖丸中,可起到增強藥效、改善病症的作用。

七聖丸方劑中包含防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味辛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七聖丸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防己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作用,緩解疼痛。
  2. 利水消腫: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七聖丸中一些藥材可能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防己可以幫助利水消腫,避免藥物副作用。

七聖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五靈脂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活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七聖丸的組成中,常以五靈脂配合其他藥物,如乳香、沒藥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的效果。

七聖丸中包含地龍,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涼血消腫之效。地龍為蚯蚓乾燥體,性寒,味鹹,入肝、心、肺經。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並能通絡止痛,對於熱毒壅滯所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症狀具有較佳的療效。此外,地龍亦具有涼血消腫的作用,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腫脹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故七聖丸中加入地龍,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通絡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七聖丸

**組成:**羌活、黃耆、白附子、沙苑子、防己、五靈脂、地龍

**功效:**散結消腫,活血通絡。

**主治:**下注生瘡。

下注生瘡是指下肢皮膚出現紅腫熱痛、化膿潰爛的症狀。七聖丸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散結消腫、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下注生瘡的症狀。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
  2. 醫學入門
  3. 中藥學

傳統服藥法


烏蛇(酒浸軟,去皮骨,只取肉用)1分,蠍梢1分,白僵蠶(炒,去絲嘴)1分,青黛1分,白附子1分,蜣螂5個(去頭、翅、足,炙令焦),蟾酥2皂子大。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如遇病者,先以半丸,湯泡薄荷水化開,灌兒鼻中;如得嚏則可醫,以金銀湯化下1丸,1日2-3次,不拘時候;若灌藥不嚏,難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2.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3. 本品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服用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4. 服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飲酒、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結核前列腺炎胰臟炎大便秘結癲癇排尿困難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骨質疏鬆症大腸激擾綜合症身體消瘦小便顏色偏黃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七聖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川羌活、綿黃耆、白附子、沙苑蒺藜、漢防己、五靈脂(别研)、地龍等分。 主治:下注生瘡。

七聖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四。 組成:當歸1兩(酒浸),桂心(不見火,好者)、蒲黃、麝香少許,白芍藥7錢半,川芎7錢半,玄胡索半兩。 主治:月事方來,腹痛難忍。

七聖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烏蛇(酒浸軟,去皮骨,隻取肉用)1分,蠍梢1分,白僵蠶(炒,去絲嘴)1分,青黛1分,白附子1分,蜣螂5個(去頭、翅、足,炙令焦),蟾酥2皂子大。 主治:陰癇,體虛羸瘦多困。

七聖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原蠶蛾(炒)半兩,牛膝(酒浸一宿,焙,銼)半兩,龍骨半兩,白石脂半兩,桑螵蛸(炒)半兩,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1分,山芋1分。 主治:虛勞,下元虛冷,小便白濁,精滑不禁。

七聖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組成:威靈仙(去土)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烏藥(銼)1兩,茴香子(炒)1兩,蜀椒(去子并合口者,炒)1兩,地龍(去土,炒)1兩,赤小豆1兩。 主治:腎臟風攻註,腰腳熱痛,或生瘡。

七聖丸, 出處:《局方》卷六。 組成:川芎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木香(生)半兩,羌活(去蘆)半兩,檳榔(生)半兩,鬱李仁(去皮)1兩,大黃(蒸,焙;1分生用)1兩。 主治:搜風順氣。主治:風氣壅盛,痰熱結搏,頭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煩面赤,咽乾口燥,精神不爽,夜卧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悶,腹脅脹滿,腰腿重疼,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大腸疼痛不可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