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棗散

神棗散

SHEN Z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25%
大腸經 25%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棗散中含有大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益脾胃: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補益脾胃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整體體質。
  2. 和中緩急: 大棗能和脾胃,緩和急躁之氣。對於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腹痛、腹瀉、失眠等症狀,大棗可起到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神棗散中加入大棗,正是利用其補益脾胃、和中緩急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棗散中加入鱉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鱉頭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解毒之效。神棗散中多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內熱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等症。鱉頭的滋陰降火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病情的恢復。
  2. 補腎益精:鱉頭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之效。神棗散中加入鱉頭,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病患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棗散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專治痔瘡,症見肛門腫痛、出血或瘡面潰爛。其用法特重外治,先以秋海棠根葉煎湯清洗瘡口,再以藥末調敷,透過局部作用直達病所,具斂瘡止血、解毒消腫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特性

  • 頂大南棗(去核):南棗甘溫,傳統用於補益中氣,此方取棗肉為載體,包裹他藥,煅炭後增強吸附收斂之力,助瘡面癒合。
  • 真銅綠(銅上刮下):為銅鏽之青綠色粉末,性寒有毒,外用可殺蟲解毒、腐蝕贅肉,針對痔瘡腐穢膿血,能祛腐生新。
  • 鱉頭(煮取淨骨):鱉頭骨質堅硬,煅後成末,具收澀止血之效,古方多用於脫肛、痔瘻,取其「以骨治骨」之象,斂瘡固脫。

2. 製法與配伍邏輯

  • 煅存性:三藥共煅,存其藥性而減毒性,炭化後增強吸附與收斂作用,尤適於出血或滲液之瘡面。
  • 外敷與清洗配合:秋海棠根葉煎湯先洗,取其清熱解毒之性(秋海棠古用於痈腫瘡毒),為後續藥末敷掃創造潔淨環境,共奏**「去腐→斂瘡→生肌」**之序。

3.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設計針對痔瘡「濕熱下注、血瘀肉腐」之病機:

  • 銅綠攻局部濕熱毒邪,腐蝕痔核贅肉;
  • 鱉骨斂瘡止血,防其過度腐蝕傷正;
  • 棗炭緩和藥性,兼護瘡面。三者協同,體現「峻藥緩用」「毒藥制衡」之思維,屬傳統外科「去腐生肌」法之變通。

結論

神棗散以局部蝕瘡、止血生肌為核心,透過礦物藥與動物藥的配伍,結合外治清洗步驟,展現中醫「標本兼顧」的外科思路。其效雖限於古代經驗範疇,然組方層次與製法細節,反映古人對痔瘡外治的實用邏輯。

傳統服藥法


頂大南棗1個(去核),真銅綠(須銅上刮下者)不拘多少,鱉頭1個(煮取淨骨,打碎)。
將銅綠、鱉骨填滿棗內,將棗合緊線扎,煅存性,為末。
先將秋海棠根葉煎湯洗瘡,後用清水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棗散,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組成:頂大南棗1個(去核),真銅綠(須銅上刮下者)不拘多少,鱉頭1個(煮取淨骨,打碎)。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