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關利竅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開竅醒神:麝香性極辛,氣味強烈,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對於因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麝香可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
二、活血化瘀:麝香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消除瘀血,促進組織修復。對於外傷或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腫痛,麝香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通關利竅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 半夏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半夏,可有效化解溼痰阻滯,通暢氣機,利於氣血運行,從而達到通關利竅的目的。
- 降逆止嘔: 通關利竅散常用於治療痰溼阻肺、氣機不暢所致的咳嗽、胸悶、嘔吐等症狀。半夏能降逆止嘔,緩解溼痰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治療疾病。
通關利竅散中包含青黛,其主要原因為:
-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方中加入青黛,可清熱解毒,消散因熱毒蘊結於肺經而導致的咽喉腫痛、咳嗽痰黃等症狀。
- 化瘀止痛: 青黛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化解瘀血阻滯,緩解胸痛、咳嗽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更能促進氣血運行,利於疾病恢復。
通關利竅散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 皁莢味苦甘,性寒,具有消積化滯、通利大便的功效。其皁苷成分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解除腸胃積滯,改善便祕,使氣機通暢,利於藥物通行。
- 潤腸通便: 皁莢的潤滑作用可軟化糞便,促進排泄,有助於消除積滯,通利大便,從而達到通關利竅的效果。
因此,皁莢在通關利竅散方中起到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藥物療效的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關利竅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通關利竅散主要用於治療中風急症,針對:
- 意識喪失(不省人事)
- 頜部肌肉痙攣(牙關緊閉)
- 吞嚥功能障礙(湯水難進)
此方屬於急症用藥,採用吹鼻給藥方式,以患者是否能打噴嚏作為預後判斷依據。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麝香(1錢)
- 性味歸經:辛溫,歸心、脾經
- 方劑作用: 此藥芳香走竄力極強,能開竅醒神、通閉塞之竅。在中風閉證中可直達病所,助恢復神識,為本方之君藥。
2. 半夏(3錢)
-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 方劑作用: 具有化痰降逆之效,配合麝香能化解痰涎壅塞之病理產物,疏通氣道與神竅,為臣藥。
3. 青黛(8分)
- 性味歸經:鹹寒,歸肝、肺、胃經
- 方劑作用: 寒性可制約方中其他藥物的溫燥之性,同時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之功,在中風熱閉證型中有協同治療效果。
4. 豬牙皂角(5錢)
- 性味歸經:辛鹹溫,歸肺、大腸經
- 方劑作用: 強烈刺激鼻黏膜引嚏,通過打噴嚏這一反射動作來激發人體正氣,促進氣機流通,達到醒神開竅目的。
治療原理推理
此方通過兩種途徑發揮作用:
- 局部作用:皂角與麝香直接刺激鼻黏膜,通過神經反射促進昏迷患者甦醒,解除牙關緊閉狀態。
- 整體作用:藥物成分經鼻黏膜吸收後,麝香的開竅作用與半夏的化痰作用協同,清除神竅中的痰濁瘀阻;青黛則調節整體熱象。
古人在急救時特別重視「有嚏者生,無嚏不治」的判斷標準,這是因為打噴嚏反映了:
- 患者神經反射功能尚存
- 氣道通暢程度
- 正氣抗邪能力存在
這種判斷方式體現了中醫「有胃氣則生」的診斷思想在急症中的應用。
傳統服藥法
麝香1錢,半夏3錢,青黛8分,豬牙皂角5錢。
上為細末。
用少許吹鼻。有嚏者生,無嚏不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開竅醒神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關利竅散,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麝香1錢,半夏3錢,青黛8分,豬牙皂角5錢。 主治: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湯水難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