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止痛膏

PAI NONG ZHI T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0%
心經 16%
腎經 13%
肺經 7%
膽經 7%
膀胱經 3%
胃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0%
小腸經 0%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排膿止痛膏

藥方成分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
  • 藁本: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 密陀僧:驅蟲殺蟲、止血、清熱解毒
  • 鉛丹: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 鹿角膠:補氣益精、止血、補中益氣
  • 蜂蠟:滋潤皮膚、防止乾燥
  •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
  • 輕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

藥效

排膿止痛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排膿止痛的功效,可治療各種各樣的毒瘡,在破潰後日夜疼痛。

主治

各種各樣的毒瘡,在破潰後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

將藥膏塗於患處,每日換藥1-2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有藥物過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項

  1. 本藥膏僅供外用,不可內服。
  2. 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
  3. 使用本藥膏後,如有皮膚過敏或其他不適,請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4. 本藥膏應在陰涼乾燥處保存,避免陽光直射。

總結

排膿止痛膏是一種外用中藥膏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排膿止痛的功效,可治療各種各樣的毒瘡,在破潰後日夜疼痛。使用本藥膏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如有皮膚過敏或其他不適,請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傳統服藥法


油1斤,當歸1兩半,白芷1兩,桂心3分,芎藭1兩,藁本1兩,細辛3分,密陀僧1兩(細研),黃丹3兩,麝香1分(細研),鹿角膠1兩半,蠟3分,朱砂1兩(細研),鹽花1兩,膩粉3分,乳香3分(細研)。
排膿止痛。
上件藥,先取油,安鐺內,煉沸;當歸等六味細銼,下入油中,煎白芷赤焦色,綿濾去滓,淨拭鐺中油,卻安入鐺中;依前慢火熬,下蠟並黃丹,不住手以柳木蓖攪,候色黑,次下密陀僧、鹿角膠、鹽花,次下膩粉,次下乳香,次下朱砂、麝香等,慢火熬攪,候藥黑光,即滴入水內,如硬軟得所,藥成,入鈔鑼中待凝冷,即於淨地上安一宿,以物蓋,出火毒。
每用,故帛上攤貼,日再換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當歸、白芷、桂枝、川芎、藁本、細辛等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潰後日夜疼痛;密陀僧、鉛丹、麝香、鹿角膠、蜂蠟、硃砂、輕粉、乳香等中藥具有排膿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潰後日夜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止痛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油1斤,當歸1兩半,白芷1兩,桂心3分,芎藭1兩,藁本1兩,細辛3分,密陀僧1兩(細研),黃丹3兩,麝香1分(細研),鹿角膠1兩半,蠟3分,朱砂1兩(細研),鹽花1兩,膩粉3分,乳香3分(細研)。 主治:排膿止痛。主治:一切癰疽發背潰後日夜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