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散

TING L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九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心經 23%
胃經 17%
肝經 8%
腎經 6%
脾經 6%
膀胱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散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其能瀉肺氣、降濁氣,對於水腫、痰飲、胸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通便潤腸: 葶藶子能潤腸通便,對於便祕、大便乾燥等症狀有一定療效。在葶藶散中,葶藶子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利水通便、消腫止痛的作用。

葶藶散為一方經典的中醫藥方,其組成精妙,百合為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百合性味甘、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方中應用百合,主要目的在於調和藥性,增強整體方劑的滋潤效果。對於肺燥乾咳、虛熱煩渴等症狀,百合能發揮獨特療效,使肺氣得潤,燥熱得清,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此外,百合還能安神定志,對心悸失眠亦有助益。在葶藶散中,百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協調人體陰陽平衡,促進病癒。

葶藶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化氣,助陽消水: 白附子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陽化氣、祛寒止痛的功效。葶藶散以葶藶子、杏仁等寒涼藥物為主,用於治療水腫、喘咳,易傷陽氣。白附子加入其中,可溫陽化氣,助陽消水,防止寒涼藥性損傷脾陽。
  2. 燥濕止咳,扶正祛邪: 白附子能燥濕止咳,且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葶藶散中加入白附子,可增強其化痰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痰飲咳喘、水腫等病症。

葶藶散為一方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涵蓋多種草藥,其中五味子之加入尤為關鍵。五味子味甘、酸、苦、辛、咸,五行俱全,性溫,入肺、腎經。《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收斂肺氣,滋腎水,固精,安魂魄,益氣力」。在葶藶散中,五味子與葶藶子相輔相成,葶藶子善於利水消腫,而五味子則能補益肺腎,防止因利水過度損傷正氣。二者合用,既增強了利水效果,又兼顧了固本培元,使整體療效更加全面均衡。此外,五味子還可調和諸葯,增進方中葯物間的協同作用,確保治療過程平穩有效。此方適用於水腫、喘咳等症狀,通過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達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葶藶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緩和藥性:葶藶散以葶藶子為君藥,性寒而峻,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可緩和葶藶子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性過於猛烈。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均屬寒涼之性,甘草可與之相配,調和藥性,使藥效協調,避免寒涼之氣過盛而傷及正氣。

因此,甘草在葶藶散中起到緩和藥性、調和藥性的作用,確保藥物療效更佳,更安全。

葶藶散中加入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葶藶散主治水腫、喘咳,款冬花可幫助宣通肺氣,利水消腫,緩解咳嗽氣喘症狀。
  2. 溫肺散寒: 款冬花兼具溫肺散寒之效,可溫煦肺氣,驅散寒邪,對於寒性咳嗽、肺氣虛寒等症,更能起到輔助作用。與葶藶散中其他藥物,如葶藶子、豬苓等,相輔相成,達到溫陽利水、宣肺止咳的效果。

葶藶散為一方古方,主治肺壅咳嗽,胸膈痞滿之症。其組成中,葶藶子味苦性寒,能下氣消痰;與之相配者,則有百藥煎。百藥煎,實非單一藥材,乃多種藥物經特殊工藝熬製而成,具解毒、清熱、利咽之功,能增強整體方劑對喉嚨與呼吸道的保護作用。加入百藥煎於葶藶散中,不僅可增強藥力,使療效更全面,還能調和葶藶子之峻烈,避免傷害正氣。兩藥相輔相成,共奏宣肺止咳、通利水道之效,適用於外感風寒或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此方歷久彌新,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

葶藶散為一方經典中醫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肺部疾患,如咳嗽、喘息等症狀。方中之硃砂,其色赤似火,味甘微寒,入心經,具鎮靜安神、清心定驚之效。硃砂內服雖需謹慎,因其含汞,但少量應用可安定心神,對於因心火亢盛導致的失眠、煩躁有良好調節作用。在葶藶散中加入硃砂,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的安神效果,使患者情緒平穩,亦能輔助改善由肺病引起的焦慮不安,達成心肺同治之目的。然而,現代臨床使用時,需嚴格控制用量,以防汞中毒風險,應遵循醫師指導使用。

葶藶散中包含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利水消痰: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化痰之效。與葶藶散中其他利水消痰藥如葶藶、白芥子等協同作用,能更有效地宣肺利水、消痰止咳,適用於水腫伴有痰多咳嗽的病症。

2. 溫肺化痰,預防寒邪:紫菀的溫肺作用,可防止利水藥過寒傷肺,避免導致寒咳或加重病情。同時,紫菀還能化痰止咳,與葶藶散的利水作用相輔相成,使療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葶藶散

葶藶散,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肺膿腫。方劑組成包括葶藶子、百合、白附子、五味子、甘草、款冬花、百藥煎、硃砂、紫菀。

1. 葶藶子

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2. 百合

性微寒,味甘,主要歸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安神、補中益氣、止咳化痰、清熱解毒、養陰潤肺的功效。

3. 五味子

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4. 甘草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5. 款冬花

具有止咳化痰、除煩、止咳平喘、抗炎抗氧化等功效。

6. 紫菀

性味苦、辛、平,歸肺、腎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

7. 白附子

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8. 硃砂

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總結

葶藶散是由葶藶子、百合、白附子、五味子、甘草、款冬花、百藥煎、硃砂、紫菀等中藥組成,具有清肺熱利咽、化痰止咳、平喘止嘔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肺膿腫。

傳統服藥法


葶藶1兩,杏仁20枚(並熬黃色)。
上為末。
分10服。小便去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葶藶散具有清熱化痰、利肺散結的功效,但是陰虛肺燥、咳嗽痰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胰臟炎排尿困難乳腺炎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尿道炎慢性肝硬化乳房腺體瘤膽囊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六。 組成:葶藶(炒)、防己、甘遂、大戟各等分。 主治:小兒水腫氣粗。

葶藶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六。 組成:葶藶(隔紙炒)、牽牛(炒)、桑白皮(炒)、檳榔各等分。 主治:小兒水腫。

葶藶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茯苓、白朮、甘草、木通、厚朴、葶藶、木香、官桂、豬苓、澤瀉(一方去厚朴,加滑石)。 主治:水腫。

葶藶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二引《仁存方》。 組成:黃葶藶(炒,搗細)1兩,桑白皮1兩,陳皮(去白)1兩。 主治:氣喘滿急,腹脹不得卧。

葶藶散,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甜葶藶(炒)1兩,桔梗(去蘆)1兩,瓜蔞子1兩,川升麻1兩,薏苡仁1兩,桑白皮1兩,葛根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過食煎煿,或飲酒過度,致肺壅喘不得卧;及肺癰,咽燥不渴,濁唾腥臭。

葶藶散,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甜葶藶子2兩半(隔紙炒赤色),百合(炒)1兩,白附子1兩,北五味子(炒)1兩,甘草節1兩,羅參1兩,款冬花1兩,百藥煎1兩,大朱砂5錢(另研),紫菀(去木)1兩。 主治:肺癰。咳嗽氣急,睡卧不安,心胸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