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毒清爛丸

結毒清爛丸

JIE DU QING L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4%
胃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結毒清爛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瘡瘍腫毒,由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疼痛,消散腫脹。
  2. 排膿生肌,促進癒合: 乳香還具有排膿生肌的作用。對於潰瘍、膿瘡等病症,乳香可以促進膿液排出,並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結毒清爛丸中加入乳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排膿生肌的作用,對於治療瘡瘍腫毒、潰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結毒清爛丸」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氣血不通導致的腫痛、潰爛等症狀,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生肌斂瘡:沒藥還有生肌斂瘡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潰瘍、膿瘡等傷口,沒藥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修復。

結毒清爛丸方中包含硃砂,乃因其具備下列特性:

  1. 解毒消腫: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
  2. 鎮心安神:硃砂能鎮心安神,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此方中硃砂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鎮心安神之效。然而,硃砂有毒,應嚴格控制用量,且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劑「結毒清爛丸」中的「雄黃」具有解毒消腫、清熱燥濕的作用。雄黃含有硫化鉛,對於改善由於毒熱引起的病症有顯著效果。在「結毒清爛丸」中,雄黃的加入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減少由於毒熱引起的炎症和皮膚爛爛。其解毒燥濕的效果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處理相關健康問題時更為顯著。

「結毒清爛丸」方中加入硫磺,主要是利用其殺菌消腫的功效。硫磺性溫,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導致瘡瘍潰爛的病菌,並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硫磺還能散結消腫,對於因感染而導致的局部腫脹有顯著療效。然而,硫磺性燥,使用需謹慎,需配合其他藥材以緩解其燥性,並避免過量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結毒清爛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某些特殊病症。其配方中包含多種草藥與礦物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砒霜。砒霜,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雖有毒性,但在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強烈的殺蟲、解毒和消腫功效。在古代,由於對毒素的認識不足以及缺乏現代藥物,中醫常使用微量砒霜來治療瘡癰、惡瘡等頑固性疾病。根據中醫理論,適當劑量下,砒霜能有效清除體內積聚的「毒」,促進病灶愈合。然而,由於砒霜的劇毒性,使用時必須極為謹慎,並需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開方監督,以避免中毒風險。隨著現代醫學進步,對於使用砒霜等劇毒藥材已趨於保守,通常會尋求更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結毒清爛丸中的砒霜成分反映了古代醫療條件下的特定選擇,現代應用時應遵循嚴格規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名為「結毒清爛丸」,專治「結毒」所致之耳、鼻、腎莖三處潰爛。傳統中醫認為,「結毒」多因梅毒或濕熱毒邪深伏筋骨,久鬱化腐,侵蝕竅道所致。其潰爛特徵為組織壞死、流膿,甚則缺損變形。此方標榜能「補完缺損」,使耳鼻復形、腎莖再生,並強調止痛速效(一服見效)、三日內癒合的顯著作用,且以膿液氣味判斷毒邪是否排盡。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解毒攻毒

    • 雄黃、硫黃:傳統用於殺蟲解毒,針對「毒邪蝕竅」之病機。雄黃燥濕祛痰,硫黃殺蟲止癢,二者合用可化腐生新。
    • 白砒(砷霜):劇毒但具強效腐蝕死肌、祛腐生新之功,古方常用於惡瘡頑癬。少量配伍可激發毒邪外透,促使壞死組織脫落。
  2. 活血生肌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改善局部氣血瘀滯,促進潰瘍癒合。此類树脂類藥物傳統認為能「黏合缺損」,或與其物理性收斂作用有關。
  3. 鎮驚安神

    • 辰砂(朱砂):清心鎮驚,可能用於緩解結毒所致之頑痛,或因其色赤入血,輔助他藥引藥入經。
  4. 賦形與引經

    • 黃佔(蜂蠟):作為丸劑基質,經反覆水漂煉製(「三浮三熬」)去其燥性,使藥性緩釋。
    • 土茯苓、皂角煎湯送服:土茯苓為梅毒要藥,清熱解毒、利關節;皂角辛烈透竅,助藥力直達病所。二者兼具引經與增強解毒之效。

治療機轉假設

  1. 「腐去新生」原則
    方中白砒、硫黃等腐蝕性藥物先破壞壞死組織,乳香沒藥隨後活血生肌,形成「破而後立」之效。結合土茯苓持續清解餘毒,可能達到縮短病程的效果。

  2. 局部刺激與再生
    砒、硫等劑量控制得當,或可刺激潰瘍邊緣組織增生(「患處長高」需警覺過度增生),但古代觀察到「補完缺損」,可能與部分病例的肉芽組織填充有關。

適用範圍的特殊性

此方明確限定於耳、鼻、腎莖三處,可能因:

  • 竅道組織較薄,易受毒邪侵蝕,且黏膜修復機制特殊。
  • 外用藥難以直達之處,需內服藥力引經。
  • 其他體表潰瘍另有治法,反映古方「靶向治療」思維。

爭議與限制

雖稱「復長腎莖」,實則重度缺損難以完全再生,可能僅適用於輕度潰瘍或黏膜修復。其機轉涉及劇毒藥物(砒霜)與活血藥的協同,需嚴格掌握劑量(7-8釐,約0.2-0.3克),過量恐致組織異常增生或中毒。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的傳統思維,結合腐蝕、活血、解毒三法,應對梅毒晚期潰爛的急症需求。然其功效描述或有誇大,實際療效可能因人而異,須置於古代缺乏抗生素的醫療背景下理解。

傳統服藥法


乳香2錢,沒藥2錢,辰砂2錢,雄黃2錢,硫黃2錢,白砒1錢。
上為細末,用黃佔5錢,熬化入水,浮,取出,再熬入,再取出,如此三次,再入前藥末為丸,如芥子大。
每用土茯苓4兩5錢,又入皂角3錢,再煎湯送藥7-8釐,每日早、中、晚分服。能補完全耳鼻,復長腎莖,1服止痛,2-3日愈。如流臭膿,毒尚未盡;如不臭,毒已盡,自然漸漸完全。
不宜多服,恐患處長高。只治此三處,別處不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結毒清爛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結毒清爛丸,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乳香2錢,沒藥2錢,辰砂2錢,雄黃2錢,硫黃2錢,白砒1錢。 主治:結毒,耳、鼻、腎莖潰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