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葶藶子1兩(紙襯熬令黑),知母1兩,貝母1兩。
上為末,以棗肉半兩,沙糖1兩,入藥中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以新綿裹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過2-3丸。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味苦性寒,入肺經,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胃經,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川貝母味苦性寒,入肺經,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三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白話釋義
本方由葶藶子、知母、川貝母三味藥組成。葶藶子味苦性寒,入肺經,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胃經,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川貝母味苦性寒,入肺經,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三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方,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七。 組成:葶藶子1兩(紙襯熬令黑),知母1兩,貝母1兩。 主治: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