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肺經 37%
胃經 12%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葶藶湯

組成

葶藶子、桑白皮、大棗。

整體功效

宣肺利膈,止咳平喘。

主治

肺癰咳嗽,上喘氣急,不得卧,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葶藶子辛苦微溫,有宣肺利膈、止咳平喘的功效;桑白皮甘寒,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的功效;大棗甘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本方以葶藶子、桑白皮為主藥,配以大棗為輔,共奏宣肺利膈、止咳平喘之功。

文獻參考

《金匱要略》:「葶藶湯主肺癰咳嗽,上喘氣急,不得卧,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傳統服藥法

葶藶(隔紙炒)、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貝母(去心)、百合、麥門冬(去心)、生乾地黃(焙)各等分。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入皂莢子2-7枚,同煎至5分,去滓,空心、夜臥稍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葶藶子、桑白皮為主藥,配以大棗為輔,共奏宣肺利膈、止咳平喘之功。葶藶子辛苦微溫,有宣肺利膈、止咳平喘的功效;桑白皮甘寒,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的功效;大棗甘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本方適用於肺癰咳嗽,上喘氣急,不得卧,涕唾稠粘,胸膈不利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宣肺利膈、止咳平喘的功效,但陰虛肺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
肺結核
胰臟炎
膽囊炎
百日咳
低血壓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肺氣腫
慢性腎衰竭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營養不良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腎絲球腎炎
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葶藶子(炒)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百合1兩。 主治:十種水氣。

葶藶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 組成:葶藶(隔紙炒)、杏仁(去皮尖雙仁,麸炒)、貝母(去心)、百合、麥門冬(去心)、生乾地黃(焙)各等分。 主治:虛勞,咳嗽咯血,日漸瘦劣,聲音不出。

葶藶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六。 組成:葶藶(隔紙後炒紫色,别研如膏)1彈子大,桑根白皮(微火細銼)1兩,大棗(揀洗,去核)12枚。 主治:肺癰咳嗽,上喘氣急,不得卧,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葶藶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葶藶子(隔紙炒)3分,檳榔(銼)半兩,桑根白皮(炙,銼)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大黃(銼,醋炒)半兩,朴消3分。 主治:傷寒結胸,心下痛,如石堅硬,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小葶藶湯

相似度 100%

葶藶大棗湯

相似度 80%

甜葶藶散

相似度 80%

款氣秘效丸

相似度 57%

定喘款氣丸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