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鼠灰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在鼠灰散中,大黃主要用於清熱解毒,瀉去體內積熱,並促進毒素排出,以達到治療鼠疫的功效。
此外,大黃亦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進一步加強解毒效果。
鼠灰散中加入血餘炭,是為了其涼血止血的功效。血餘炭為血竭的炭化物,其性寒,味苦澀,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鼠灰散的組成中,多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例如黃連、黃柏、赤芍等。而血餘炭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涼血止血效果,並有助於治療因熱毒瘀血所致的各種疾病。
鼠灰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鼠灰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還能消腫止痛,對於鼠灰散治療的骨折、挫傷等症,能有效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鼠灰散方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鼠灰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生肌斂瘡: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鼠灰散中加入沒藥,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傷口感染和潰爛。
總而言之,沒藥在鼠灰散中的加入,可以有效發揮其活血止痛和生肌斂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等病症。
鼠灰散中加入蒲黃,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蒲黃性味甘平,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鼠灰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蒲黃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利尿通淋: 蒲黃亦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減少瘀血的形成,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鼠灰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治「金瘡」,即金屬利器所致之外傷創口。古代戰爭頻仍,金瘡易伴隨出血、化膿、瘀腫疼痛,甚則瘡口難斂。方以「灰類」藥物(陳灰、童子發灰)為主,依古人經驗,此類炭化物質具收斂止血、燥濕斂瘡之效,輔以活血化瘀(大黃、乳香、沒藥、蒲黃)及活鼠生肌之奇用,推測其用於創口止血、防腐生肌、散瘀消腫三方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陳灰(石灰)與大黃同炒
- 石灰性辛溫,傳統用於腐蝕惡肉、收斂止血,炒至紫色(可能生成碳酸鈣或氧化鈣混合物)減其烈性,增吸附斂瘡之力。
- 大黃苦寒,本瀉熱通便,然炒製後毒性降,取其化瘀活血之功,與石灰相合,形成「辛溫收斂+苦寒散瘀」對藥,既防石灰燥熱傷膚,又可疏通創周瘀血。
炭類藥物(童子發灰)
- 髮炭止血見於《傷寒論》(如「滑石白魚散」),古人認為「血餘」可同氣相求,吸附創面血溢,兼輕微生肌之效。
活血化瘀組合(乳香、沒藥、蒲黃)
- 乳香、沒藥為樹脂類藥,能行氣活血、消腫定痛,防止血瘀化熱成膿。
- 蒲黃炒用減寒性,專善止血而不留瘀,與前述藥物共構「止中有行」之力,避免血止則瘀滯。
未開眼小鼠搗爛入藥
- 此為古人「以形補形」思維,幼鼠生機旺盛,搗爛後富含組織液與蛋白質,或能刺激創口組織再生,然其真實效用待考,可能作為黏合劑使藥末成餅,便於外敷。
綜論治療原理
此方以「斂血—活絡—生肌」為軸心:
- 石灰、髮灰吸附創面滲液,速止外血;
- 大黃、乳沒、蒲黃疏通瘀滯,防熱毒蘊結;
- 小鼠與藥餅陰乾後研末,或形成細膩藥粉,覆蓋傷口以保護創面,促進癒合。整體契合古代金瘡「急則止血、緩則祛腐生新」之治理念。
備註
方中石灰需嚴格炮製(炒至紫色),以免生石灰遇水灼傷;小鼠使用反映古代醫療條件限制,今人需辨識其象徵意義與實際效用差異。
傳統服藥法
陳灰6兩,大黃1兩,童子發灰3錢,乳香3錢,沒藥3錢,蒲黃(略炒)3錢。
上石灰、大黃同炒至石灰紫色為度,研為細末,和勻,取未開眼小鼠搗極爛,和藥又搗極勻,為餅布包,懸掛陰乾,研末。
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鼠灰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集驗方》。 組成:蛇腹中鼠、蝦蟆。 主治:鼠瘻。瘰癧膿水不絕。
鼠灰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七。 組成:陳灰6兩,大黃1兩,童子發灰3錢,乳香3錢,沒藥3錢,蒲黃(略炒)3錢。 主治: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