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左金地骨飲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方中地骨皮、胡黃連、黃芩等藥性偏寒涼,容易耗傷陰血,加入熟地黃可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平衡藥性,防止寒涼之品傷及正氣。
二、調和藥性:熟地黃的溫性可調和左金地骨飲中寒涼藥物的寒性,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提高藥效。同時,熟地黃還可補腎陰,有利於地骨皮、胡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左金地骨飲中加入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強筋: 骨碎補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強筋、續筋接骨的功效。左金地骨飲主治肺熱咳嗽,但久咳傷肺,易導致腎氣虛弱,筋骨乏力。骨碎補可補益腎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同時也能改善因咳嗽引起的腰膝酸軟等症狀。
- 固腎止咳: 骨碎補能固腎止咳,對肺腎虛損引起的咳嗽尤為有效。左金地骨飲中加入骨碎補,可加強其固腎止咳的作用,使治咳效果更佳,防止咳嗽反覆發作。
左金地骨飲中包含石斛,主要是因為石斛具有清熱生津、滋陰潤肺的功效,與方劑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石斛的清熱生津作用可以緩解燥熱,滋陰潤肺則可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左金地骨飲本身以清熱瀉火、滋陰潤肺為主要功效,石斛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清熱生津、滋陰潤肺的效果,對於治療肺熱咳嗽、口渴咽乾等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左金地骨飲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之效。方中地骨皮、生地黃、玄參等清熱涼血,但容易耗傷陰血。白芍可補肝血,緩解藥物燥性,避免過於傷陰。
二、緩解熱毒下陷:白芍能收斂止汗,固攝津液,有助於防止熱毒下陷,維持機體平衡。左金地骨飲主治肺熱津傷,如熱毒下陷則可導致虛脫、氣陰兩傷等,白芍的收斂作用可預防此種情況發生。
左金地骨飲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清熱解毒: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左金地骨飲以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為主,茯苓可輔助清熱瀉火,並健脾利濕,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
- 利水滲濕,祛痰止咳:茯苓兼具利水滲濕之效,可協助地骨皮、生地黃等藥物清熱利濕,並能化痰止咳,減輕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
總而言之,茯苓在左金地骨飲中發揮着健脾利濕、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祛痰止咳等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更適合治療肺熱咳嗽、口渴咽乾等症。
左金地骨飲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疏風止癢的功效。
蟬蛻為蟬羽化後留下的空殼,性味甘寒,入肺經。其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作用,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對於左金地骨飲所治的風熱犯肺,外感風熱,咳嗽,咽癢,皮膚瘙癢等症,蟬蛻可以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疏風止癢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左金地骨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羊毛溫邪內傷金土,木氣橫逆」所致諸症。「羊毛溫邪」為古代溫病學說中的特殊邪氣,多屬外感熱邪鬱滯內生之毒,侵襲肺金(呼吸系統)與脾胃(土),引發肝木(肝膽經)氣機橫逆剋制脾胃,表現為:
- 脅痛難轉:肝經布兩脅,氣滯則脹痛,甚則氣閉塞脹,活動受限。
- 牙疼久不癒:足陽明胃經與牙齒相關,肝火橫逆犯胃,或胃陰不足虛火上炎,皆可致長年牙痛。
- 脈象弦大或沉弦細:弦主肝郁,大為邪盛;沉弦細提示陰血虧虛兼氣滯。
整體病機為「肝郁化火傷陰,胃腎陰虛夾滯」,故需滋陰柔肝、清降虛火、通絡止痛。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滋陰補腎,固本培元
- 大熟地(5錢):滋腎陰、填精血,補「金土」之虛(肺陰、脾陰),制肝木橫逆。
- 釵石斛(3錢):滋胃陰、清虛熱,助熟地養陰,兼治牙疼(胃經絡齒)。
2. 柔肝緩急,疏泄郁火
- 白芍(5錢):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抑制肝氣過亢,與熟地協調「乙癸同源」(肝腎同治)。
3. 強骨通絡,清透伏邪
- 骨碎補(蜜制,3錢):補腎強骨、活血止痛,蜜制潤燥,適用於虛性牙疼及脅痛(腎主骨,齒為骨餘)。
- 蟬蛻(7錢,重用):輕清透邪,疏散「羊毛溫邪」鬱熱,兼利咽開音(肺主皮毛,邪從表解)。
4. 健脾滲濕,防滋膩壅滯
- 雲茯苓(1錢,輕用):健脾利濕,佐制熟地之滋膩,調和中焦氣機。
特殊煎法:磨刀水煎
可能取「金氣」剋制肝木之意(金屬磨刀屬金,肝屬木),或藉鐵器水煎以增鎮墜潛陽之效,助降肝火。
推論可能之功效延伸
- 肝胃陰虛型慢性胃炎:見胃痛、嘈雜、口乾。
- 神經性脅痛:肝郁氣滞日久,陰血耗傷者。
- 牙周病虛火型:牙齦萎縮、隱痛,伴腰膝酸軟。
此方特點在「標本兼顧」:以滋陰治本,透邪治標,重用蟬蛻透散外邪,輕用茯苓健脾不助濕,結構層次分明,符合「肝病實脾」「滋水涵木」之傳統理論。
傳統服藥法
大熟地5錢,骨碎補(去毛,蜜制)3錢,釵石斛3錢,白芍藥5錢,雲茯苓1錢,蟬蛻7錢。
磨刀水煎,去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寒之性較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左金地骨飲, 出處:《羊毛溫證論》。 組成:大熟地5錢,骨碎補(去毛,蜜制)3錢,钗石斛3錢,白芍藥5錢,雲茯苓1錢,蟬蛻7錢。 主治:羊毛溫邪內傷金土,木氣橫逆,脅痛不止,氣閉塞脹,難以轉側,脈象弦大,或沉弦而細,並治牙疼久不能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